2019年6月5日 星期三

稽古錄卷一至卷三


稽古錄卷一至卷三

稽古錄,北宋司馬光
司馬溫公稽古錄,(四部叢刊本)/
目錄
卷第四(卷四至卷二十見稽古錄見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本文
進稽古錄表,
  臣光言𥨸以九州四海一日萬幾將𥙊知民,物之性情蓋布在文武之方策雖歷年多而,舉其大要則用力少而見夫全功恭以,皇帝陛下富有春秋敉寧方夏念終始典於學於,緝熈單厥心延登老成親近觀講發論語章,句經蓻之同歸誦寳訓丁寧憲,
祖宗之不易有本如是實惟濫觴惟稽古堯舜之,舊章惟信史春秋之成法高山可仰覆轍在,前其興亡在知人其成敗在立政或當艱難,之運而不能師用賢智或有惻隱之意而無,以照知忠邪載籍之編患乎太漫鑒觀之主,力不暇遑敢用芟夷略存體要由三晉開國,迄於顯德之末造臣旣具之於歷年圖自六,合爲宋接乎熈寧之始元臣又著之於百官,表乃若威烈丁醜而上伏羲書契以來對越,神人可用龜鏡悉從論纂皆有慿依總而成,書名爲稽古錄二十卷因仍書局繕冩奏篇,玆冐昧以下陳助聰明之遠覽臣光中謝恭,惟,
太皇太后陛下定九鼎以守天下之重器乘六龍,以禦古今之正權思齊之功啓佑聖學過物,之濟燕及,宗祧至於法弊於涼而攺爲官非其人而變置禦,戎之䇿上下措國之𫝑安危據舊以鑒新去,彼而取此陶成萬化簡在,兩宮七廟乗無疆之休微臣與不杇之業幹冐,宸扆無任,正議大夫守尚書左㒒射兼門下侍郎上柱國河內郡開,國公食邑四千一百戸食實封一千五百戸臣司馬光上進,朱文公與鄭知院書,熹鄕在長沙甞得溫公稽古錄正本別爲刋刻,殊勝今越中本欲待成書奏禦未竟而來又欲,靣奏行下取索則又未及而去每念此書溫公,所以忠君父之志更歷三朝然後成就其論,人君之德有三而才有五者尤爲懇切不可不,使聖主聞之不知可以一言及之行下本縣取,索投進否然不必及熹姓名恐罪累之跡延及,先賢反致忠言不得聞逹也聞中司巳兼讀官,幸更與議之同君舉子壽諸公共白之也,
  朱文公語錄中語,溫公之言如桑麻榖粟且如稽古錄極好看又,曰稽古錄一書可備講筵官僚進讀小兒讀六, 經了令接續讀去亦好
司馬溫公稽古錄目錄,
 第一卷,
  伏羲氏〈一百一十年〉   神   農氏〈一百四十年〉,
  有熊氏〈一百年〉    金    天氏〈八十四年〉,
  高陽氏〈七十八年〉    高    辛氏〈七十年〉,
 第二卷,
  陶唐氏〈一百一年〉,
 第三卷,
  有虞氏上〈合下卷五十年〉,
 第四卷,
  有虞氏下,
  夏後氏上〈合下卷十七主四百三十二年〉,
 第五卷,
  夏後氏下,
 第六卷,
  殷上〈合下卷三十主六百二十九年〉,
 第七卷,
  殷下,
 第八卷,
  周上,
 第九卷,
  周下〈至共和初十一主自是以後年始可譜〉,
  共和之初諸侯所自岀,
   魯〈至愼公濞〉  齊  〈至武公壽〉  晉  〈至靖侯冝曰〉,
   秦〈至秦仲〉  楚  〈至熊勇〉  宋  〈至僖公〉,
   衞〈至僖侯〉  陳  〈至幽公寧〉  蔡  〈至武侯〉,
   曹〈至夷伯喜〉,
 第十卷,
  共和〈元年至十四年〉   宣   王〈四十六年〉,
  幽王〈十一年〉    平    王〈五十一年〉,
  桓王〈二十三年〉    莊    王〈十五年〉,
  𨤲王〈五年〉    惠    王〈二十五年〉,
  襄王〈三十三年〉    頃    王〈六年〉,
  匡王〈六年〉    定    王〈二十一年〉,
  簡王〈十四年〉    靈    王〈二十七年〉,
 第十一卷,
  景王〈二十五年〉    敬    王〈四十三年〉,
  元王〈八年〉    貞    定王〈二十八年〉,
  考王〈十五年〉    威    烈王〈二十四年〉,
  安王〈二十六年〉    烈    王〈七年〉,
  顯王〈四十八年〉    愼    靚王〈六年〉,
  赧王〈五十九年〉,
  秦昭王〈五年〉    孝    文王〈一年〉,
  莊襄王〈三年〉    始    皇〈三十七年〉,
  二世〈三年〉,
 第十二卷,
  西漢高祖〈十二年〉  惠  帝〈七年〉,
  高後〈八年〉    文    帝〈二十三年〉,
  景帝〈十六年〉    武    帝〈四十五年〉,
  昭帝〈十三年〉    宣    帝〈二十五年〉,
  元帝〈十六年〉    成    帝〈二十六年〉,
  哀帝〈六年〉    平    帝〈五年〉,
  孺子〈三年〉    王    莾〈十四年〉,
  淮陽王〈二年〉,
 第十三卷,
  東漢光武〈三十三年〉  明  帝〈十八年〉,
  章帝〈十三年〉    和    帝〈十七年〉,
  殤帝〈一年〉    安    帝〈十九年〉,
  順帝〈十九年〉    沖    帝〈一年〉,
  質帝〈一年〉    桓    帝〈二十一年〉,
  靈帝〈二十二年〉    獻    帝〈三十年〉,
  魏文帝〈七年〉    明    帝〈十三年〉,
  邵陵厲公〈十四年〉  高  貴鄕公〈六年〉,
  元帝〈五年〉    晉    武帝〈二十五年〉,
  惠帝〈十七年〉    懷    帝〈六年〉,
  湣帝〈四年〉    東    晉元帝〈六年〉,
  明帝〈三年〉    成    帝〈十七年〉,
  康帝〈二年〉    穆    帝〈十七年〉,
 第十四卷,
  哀帝〈四年〉    西    海公〈五年〉,
  簡文帝〈二年〉    孝    武帝〈二十四年〉,
  安帝〈二十二年〉    恭    帝〈一年〉,
  宋武帝〈二年〉,
  營陽王〈一年〉    文    帝〈三十年〉,
  教武帝〈十年〉    明    帝〈八年〉,
  蒼梧王〈四年〉    順    帝〈二年〉,
  齊高帝〈四年〉,
  武帝〈十一年〉    明    帝〈五年〉,
  東昏侯〈二年〉    和    帝〈一年〉,
  梁武帝〈四十八年〉,
  簡文帝〈二年〉    元    帝〈三年〉,
 敬帝〈二年〉,
  陳武帝〈三年〉,
  文帝〈七年〉    臨    海王〈二年〉,
  宣帝〈十四年〉    長    城煬公〈六年〉,
  隋文帝〈十六年〉,
  煬帝〈十二年〉    恭    帝〈一年〉,
  唐高祖〈九年〉,
 第十五卷,
  太宗〈二十三年〉,
  高宗〈三十四年〉    則    天后〈二十一年〉,
  中宗〈五年〉    睿    宗〈二年〉,
  玄宗〈四十四年〉    肅    宗〈七年〉,
  代宗〈十七年〉    德    宗〈二十五年〉,
  順宗〈一年〉    憲    宗〈十五年〉,
  穆宗〈四年〉    敬    宗〈二年〉,
  文宗〈十四年〉    武    宗〈六年〉,
  宣宗〈十三年〉    懿    宗〈十四年〉,
  僖宗〈十五年〉    昭    宗〈十五年〉,
  哀帝〈二年〉,
  梁太祖〈六年〉,
  均王〈十年〉,
  唐莊宗〈三年〉,
  明宗〈八年〉    潞    王〈二年〉,
  晉高祖〈七年〉,
  齊王〈四年〉,
  漢高祖〈二年〉,
  隱帝〈二年〉,
  周太祖〈四年〉,
  世宗〈五年〉,
 第十六卷,
  歷年圖序,
 第十七卷,
  本朝,
  太祖〈建隆三年 乾德五年開實八年〉,
  太宗〈太平與國八年 雍熈四年 端拱二年淳化五年  至道三年〉,
 第十八卷,
  眞宗〈咸平六年 景徳四年 大中祥符九年天禧五年 乾興一年〉,
 第十九卷,
  仁宗〈天聖九年 明道二年 景祐四年寳元二年 康定一年〉,
 第二十卷,
  英宗〈治平四年
司馬溫公稽古錄卷之一,
  伏羲氏,太昊伏羲氏〈太昊有天下之號伏羲氏其所以有天下之號也惟天生民有欲無主乃〉,
 〈亂必立聰明之君長以司牧之何謂司牧蓋民不足於衣食則能養之衣食足矣或不知禮義〉,
 〈相侵漁則能教之教之備矣或頑嚚不從則能威之由是民愛之如父母仰之如日月信之如〉,
 〈四時畏之如雷霆莫不悅服推而尊之聰明之小者所服寡聰明之大者所服衆所服寡者爲〉,
 〈聚邑之長爲士大夫卿所服衆者爲一國之君君一國者是爲諸侯天下爲國位均力敵或相〉,
 〈侵陵吞噬莫能相治必待天生聖人出乎其類拔乎其萃聰明照萬事威令行四海天下無不〉,
 〈歸往而率服然後爲天子夫天地者萬物父母諸侯者一國父母天子者萬國父母人之至尊〉,
 〈無與爲比惟父事天母事地故曰天子伏羲之前爲天子者其有無不可知也如天皇地皇人〉,
 〈皇有巢燧人之𩔖雖於傳記有之語多迂怪事不經見臣不敢引獨據周易自伏羲以來敘之〉,
 風姓〈姓者人之所自生也〉以木德繼天而王都宛丘〈今陳州是〉,
 〈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於是始作八,
 卦〈太昊之時有龍負圖出於河太昊法而象之始畫八卦曰乾坤震巽坎離艮兌〉以通,
 神明之德〈神明謂造化也乾爲天坤爲地震爲雷巽爲風坎爲水離爲火艮爲山兌〉,
 〈爲澤造化萬物皆由此八者而生成通導也作八卦以通導造物之德使人知之也〉以順,
 萬物之情〈乾徤也坤順也震動也巽入也坎陷也離麗也艮止也兌說也萬物之情〉,
 〈無出此八者〉作結繩而爲罔罟以佃以漁〈佃音田佃獵取禽獸〉,
 〈也漁取魚也〉上古之民處於草野未知農桑但逐捕,禽獸食其肉衣其皮禽獸飛走非人所及制之,甚難無以禦饑寒故太昊教之爲罟罔以羅禽,獸漉水物又教民豢養六畜馬牛羊豕犬鷄無,逐捕之勞可以充庖且以爲犧牲享神祇故號,
 伏羲氏亦號庖犧氏,
  神農氏,
炎帝神農氏薑姓繼伏羲以火德王天下是時民,益多禽獸益少炎帝乃教民播種百穀斵木爲,耜揉木爲耒春耕夏耘秋穫冬藏民食以充故,號曰神農氏炎帝以一人所爲不足以自養必,通功易事貿遷有無乃教民日中爲市致天下,
 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有熊氏,
黃帝有熊氏姓曰軒轅有熊國君少典之子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狥齊〈
狥疾齊速也〉長而敦敏,成而聰明炎帝旣沒子孫德衰蚩尤始作亂延,及於平民罔不冦賊姦宄奪攘矯䖍〈羣行攻刼曰冦殺人〉,
 〈不忌曰賊在外曰姦在內曰宄自來而取曰攘矯詐䖍殺也〉黃帝乃治五兵,以征之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禽而殺之〈涿鹿涿州〉,諸侯皆去神農氏歸黃帝黃帝與炎帝子孫戰,於阪泉之野三戰然後得其志諸侯鹹尊黃帝,爲天子代神農氏黃帝以民生有欲衣食雖備,茍無禮義則強陵弱衆暴寡智欺愚勇苦怯於,是始制軒冕垂衣裳貴有常尊賤有等威使上,下有序各安其分而天下大治作舟楫以濟不,通服牛乗馬引重致遠正名百物天下有不順,者征之平者去之邑於涿鹿之阿遷徙往來未,嘗寧居在位百年而崩年百一十歲有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爲十二姓姬酉祁巳滕箴,任荀僖姞儇依〈姞其訖切儇呼縁切〉,
  金天氏,
少昊金天氏巳姓曰摯亦曰青陽黃帝之子繼黃,帝以金德王天下故號金天氏都曲阜〈今兗州〉,
  高陽氏,顓頊高陽氏黃帝之孫也父曰昌意高陽氏以水,德王天下都濮陽靜淵而有謀䟽通而知事養,財以任地履時以象天北至幽陵南暨交趾西,流沙東極蟠木動靜之物小大之神〈主山川神〉日,月所照莫不平服先是帝王皆以天瑞爲官師,之名至高陽氏始爲民師而命以民事在位七,十八年壽九十一歲,
  高辛氏,
帝嚳高辛氏黃帝之曾孫玄之孫蟜極之子也,都亳〈今穀熟號南亳〉普施利物不於其身聰以知遠明,以察微順天之義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脩,身而天下服其色鬱鬱其德嶷嶷其動也時其,服也衷執中而徧天下日月所照風雨所至莫,不從化在位七十年壽百有五歲,
司馬溫公稽古錄卷之一
司馬溫公稽古錄卷之二,
  陶唐氏,
帝堯祁姓曰放勛帝嚳之子初封於陶後攺封唐,故曰陶唐氏年十六以唐侯升爲天子都平陽,〈今晉州〉堯欽明文思〈威儀表備謂之欽照臨四方謂之明經緯天地謂之文道〉,〈德純備謂之思〉允恭克讓光被四表格於上下〈允信克能光充〉,〈格至也既有四德又信恭能讓故其名聞充溢四外至於天地也〉克明駿德以,親九族〈駿大也言堯能脩明其大徳以睦上自高祖下至玄孫等列旁支之親大學所〉,〈謂身修然後家齊也〉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國人也言九族之外臣民〉,〈之異姓者也皆化九族而平和章明所謂家齊然後國治也〉百姓昭明協和,萬邦黎民於變時雍〈昭亦明也協合黎衆時是雍和也言天下衆民皆變〉,〈化化上是以風俗大和所謂國治然後天下平〉堯德廣運乃聖乃神乃,武乃文〈廣謂所覆者大運謂所及者遠聖無不通神妙無方文經天地武定禍亂〉稽,於衆捨巳從人〈稽考也雖聰明不獨斷自用必考察從謀捨巳所有從人所長〉,〈所以爲聖〉其仁如天其智如神就之如日〈溫燠〉望之如,雲〈能庇痊人下〉惟天爲大惟堯則之〈則法也法天行化〉蕩蕩,乎民無能名焉〈蕩蕩廣遠之稱言其布徳廣遠民無能識其名〉巍巍乎,其有成功〈功成化隆高大巍巍〉煥乎其有文章〈煥明也其立文垂制〉,〈又著明〉命羲和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重黎之後羲氏〉,〈和氏世掌天地四時之官星五星辰日月所㑹十二次曆象其分節謹記天時以授人也〉允,釐百工庶績鹹熙〈釐治工官庶衆績功鹹皆熈廣也言定四時成歲曆以告〉,〈時授事則能信治百官衆功皆廣〉時洪水爲災堯諮四岳〈唐虞建百〉,〈官內有百揆四嶽如今之宰輔百揆掌揆度百事四嶽分掌四時及四岳諸侯之政〉舉能,者使治之四嶽舉鯀〈古本切〉堯知鯀頑嚚傲狠不,可用〈心不則德義之經爲頑口不道忠信之言爲嚚〉四嶽固請試之堯,屈已從之〈所謂捨巳從人〉鯀治水九年功用弗成堯老,有子丹朱不肖欲遜位於四岳四嶽辭以不德,堯使明舉有明德之人搜揚在側陋者衆乃曰,有鰥在下曰虞舜〈舜年三十未娶故曰鰥虞今河中府虞鄉縣媯水之汭舜〉,
 〈所居也〉帝曰俞予聞如何〈俞然也然其所舉堯聞舜而不用亦任天下之〉,〈耳目不自任也〉嶽曰瞽子父頑毋嚚象傲〈舜父有目不能分別善惡〉,
 〈故時人謂之瞽瞍象舜弟之字傲慢不友言皆惡〉克諧以孝烝烝乂不,格姦〈諧和烝進也言能以至孝和諧頑嚚昏傲使進進於善道以至自治不至陷入於姦〉,
 〈惡盛德之至無惡不化〉帝曰朕其試哉〈舜至德升聞堯獨試之者將授以大〉,〈任不得不重愼〉女於時觀厥刑於二女〈女妻刑法也堯於是以二女妻〉,
 〈舜觀其法度接二女以治家觀治國〉𨤲降二女於媯汭嬪於虞〈降下〉,〈嬪婦也舜爲匹夫能以義理下帝女之心使行婦道於虞氏〉帝曰欽哉〈歎舜能脩〉,
 〈巳行敬以化帝女則其所能者大矣〉於是登舜於朝歷試諸難〈試以〉,〈治民之難事〉既有大功遂使攝行天子事堯在位一,百一年壽百一十七歲而崩百姓哀慕如喪考,妣舜封堯後於唐爲虞賔,
司馬溫公稽古錄卷之二
司馬溫公稽古録卷之三,
  有虞氏上,
  帝舜有虞氏姚姓曰重華其先出於高陽氏祖曰,牛父曰瞽瞍舜濬哲文明溫恭允塞〈濬深哲智也其德信〉,
 〈充塞上下〉父母弟頑嚚不友日以殺舜爲事舜耕於,歷山以失愛於父母日號泣於旻天不敢怨懟,失子道負罪引慝以事祇見瞽瞍夔夔齊栗〈齊側〉,
 〈皆切〉瞽亦信而順之弟象亦化之不至於大惡至,德升聞堯既妻以女試之乃命以位舜舉伯奮,仲堪叔獻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狸八元〈元善也〉,使布五教於四方〈五教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亦曰五典典常也〉五,典克從內平外成舉蒼舒隤〈徒回切〉敳〈五開切〉檮〈音桃〉,戭〈音演〉大臨龎降庭堅仲容叔逹八愷〈愷和也〉使揆,百事百揆時序地平天成流共工驩兠〈都侯切〉三,苗鯀四㐫於四裔而天下鹹服四門穆穆〈穆穆美也〉,
 〈諸侯來朝者皆有美德無㐫人也〉隂陽和順烈風雷雨弗迷堯,知舜功德大成欲使陟帝位舜辭不受乃使舜,攝行天子事代巳巡守朝四岳諸侯舜察璿〈音旋〉,璣〈音機〉玉衡以齊日月五星之行度以考正曆數,二十有八載堯乃殂落舜服喪三年畢始即天,子位都蒲阪〈今河中府〉明四目達四聰〈廣視聽於四方使天下無〉,
 〈壅塞〉命禹宅百揆〈宅居也居百揆之官〉棄爲後稷播時百穀,〈播布也布種百穀〉契作司徒敷五教〈敷亦布也〉臯陶作士典,五刑惟明克允刑期於無刑〈雖或以殺止殺終無犯者刑期於無〉,
 〈所刑〉垂共工益作虞掌山澤草木鳥獸〈取之有時用之有節〉,伯夷作秩宗典三禮夔典樂教胄子擊石拊石,百獸率舞蕭韶九成鳯皇來儀〈韶舜樂名儀有容儀〉龍作,納言出納惟允舜上循堯道下任衆賢恭巳南,面無爲而治舜好問而好察邇言〈淺近之言〉隱惡而,揚善〈人言惡者隱而不彰善者宣揚而行之〉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臨下以簡禦衆以寛罰弗及嗣賞延於世〈延及〉,
 〈也父子罪不相及而及其賞道德之衆〉宥過無大𠛬故無小〈過誤所犯〉,〈雖大必宥不忌故犯雖小必𠛬〉罪疑惟輕功疑惟重〈𠛬疑附輕賞疑從重〉,
 〈忠厚之至〉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經常也寧失不常之罪不枉不辜之〉,
 〈善仁愛之道〉君臣常相儆戒於朝禹曰後克艱厥後,
 臣克艱厥臣政乃乂〈乂治也能知爲君難爲臣不易則其政治〉益曰,
 任賢勿貳去邪勿疑〈一意任賢果於去惡〉罔違道以幹百,
 姓之譽〈於求也失道求名古人賤之〉罔咈〈音佛〉百姓以從巳之,
 欲〈咈戾也專欲難成犯衆興禍故戒之〉臯陶曰在知人在安民禹,
 曰知人則哲能官人安民則惠黎民懷之此帝,
 堯所難臯陶曰亦行有九德亦言其人有德乃,
 言其行事以驗之曰寛而栗〈性寛大而能荘栗〉柔而立,
 〈和柔而能立事〉願而恭〈慤願而恭恪〉亂而敬〈亂治也有治而能謹敬〉擾,而毅〈擾順也致果爲毅〉而溫〈行正而氣溫和〉簡而廉〈性簡大而〉,
 〈有廉隅〉剛而塞〈剛斷而塞實〉彊而義〈無所屈撓動兵合義〉彰厥有,常吉哉〈彰明吉善也其人行此徳有常不變至於彰著此真起士可用哉〉三德,有家〈九德之中有其三可以爲卿大夫〉六德有〈可以爲諸侯〉翕受,敷施九德鹹事俊乂在官〈翕合也能合受三六之德而用之以佈施〉,
 〈政教使九德之人皆用事謂天子如此則俊德治能之士並在官〉兢兢業業一,日二日萬幾〈兢兢戒愼業業危懼幾者動之微吉㐫之先見者也王者戒懼於事〉,
 〈微小之時制治於未亂保於未危則易爲力巳亂巳危則難爲功一日二日之幾微之事〉,
 〈至有萬端不可不察〉無曠庶官天工人其代之〈曠空也位非其人爲〉,
 〈空官言百官代天理物不可以天官私非其才〉天聰明自我民聰明〈自用〉,
邦 〈也言天因民而降之福民所歸者天命之天視聽人君之行用民爲聰明〉天明畏自,我民明畏〈天威可畏亦用民成其威民所叛者天討之是天明可畏之効〉帝曰,臣作朕股肱耳目〈言大體若身〉予違汝弼汝無面從,退有後言〈我違道汝當以義輔正我無得面從我違而退有言我不可弼〉禹曰,萬黎獻共惟帝臣惟帝時舉敷納以言明庶,以功車服以庸〈獻賢也萬國衆賢共爲帝臣帝冝以時舉其秀者先使布納其〉,〈爲治之言察其是非能言者未必能行故未冝試之以事以明辯衆言之虛實必待其功効顯〉,〈著然後賜之車服爵命面用之〉,
司馬溫公稽古錄卷之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