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2年3月7日 星期三

學傳

學傳
中華姓氏炎黃總始祖氏第140代、黃帝129代、姓第92代裔孫/詹招琳編撰/
粵閩始祖學傳公
  少典氏第一一六代字輩、黃帝第一0五代、詹姓第六十八代、初公第十八代、學傳公第一代粵閩始祖學傳公:勉公長子,舊譜:「開基粵閩始祖學傳公,迺勉公之長子,學傳公,字成宗,號正峰,諱五十郎。妣劉氏媽,生二子,黑龍、白龍。公妣合葬長窖村,今隸大埔縣灣洲是也,吉穴立子山兼壬,甲子甲午分金,地形真武踏龜之象也,定八月初一日祭墳。」在台裔孫公元1883年在台灣苗栗卓蘭建有繼述堂。
  粵閩始祖學傳公,長子黑龍,次子白龍,分別移居現大埔茶陽鎮及西河鎮漳溪大埔上,黑龍裔孫蕃衍至廣東大埔和福建之龍岩、永定、漳州、寧化、邊城等處。白龍公裔孫則衍派至廣東的大埔、饒平、潮安、惠來、普寧等地。
  學傳公之墳因開荒造田遷毀,遺址尚存,裔孫遍佈四川及江南沿海各省市約有三十餘萬人,經大埔縣政府於民國76年公元1987615核予重修宋中書侍郎加太保詹學傳公墓籌備會,公元1991428大埔縣政府公布列入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立大石碑正面:「大埔縣重點保護單位詹學傳墓」背面「重修學傳公墓碑記」「此碑記由詹雷聲撰寫,縣文化局長張天蔚定稿」
  重修學傳公墓碑記:
  詹學傳,字成宗,號正峰,北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九月生於江西省南豐州廣昌縣陂頭鎮。天資聰穎,二十一歲鄉試中考中舉人,二十二歲會試考中進士。出任山東遼城縣令。在職期間,清正廉明,政績輝煌,人民擁載,上司讚揚,提調進宮後累官至中書侍郎加封太子太保,官居一品。其夫人劉氏亦誥封一品夫人。北宋宣和七年冬,金滅遼後,乘機攻宋,徽宗驚惶失措,忙把帝位傳給兒其子欽宗。靖康元年春,金軍進逼東京(開封)。當時投降派主張割地求和,學傳公與李綱等主戰派主張堅守東京,學傳是主戰派,並曾多次率領軍民擊退金軍進攻。但宋欽宗聽信投降派的饞言,向金求和,罷免了李綱和詹學傳等人的的官職,並趕出朝廷。致徽欽二帝被俘,北宋敗亡。學傳即攜眷南逃,先到福建省寧化縣石壁村暫居。並以講學為業。當時朱熹亦拜他為師。至南宋紹興十一年,又繼續南遷至閩粵邊遠山區的廣東省海陽縣長窖村(即今大埔縣長治鄉長興村長窖)定居。仍繼續講學。南宋淳熙十六年七月便在長窖村病逝,享年八十九歲。次年朱熹到福建省漳州任知府後,聞噩耗,徒步前來祭師,當夫人劉氏亦已逝世,遂撰寫(祭詹侍郎文)和(祭詹淑人文,註詹淑人為黃尚書之妻,疑訛。)兩篇祭文。同年冬兩殯合葬在縣長窖村後山,地名叫「金龜褙印」。
  學傳公生平行誼傳記等資料,族譜記載簡略並未提及生卒年月資料,正史或縣志均付闕如,於公元19899月,蕭學法先生與宗賢詹雷聲於大埔湖寮著一篇﹕「詹學傳(宰相),刊於世界客家名人錄,花城出版社發行。文中對學傳公所述如公元1101年生於江西廣昌縣,21歲中鄉試舉人,22歲中進士,公元1126年北宋靖康之亂遷石壁,攜二子遷至福建石壁村,設私塾講學,朱熹(公元1130年生)學傳為師;公元一一四二年再遷廣東,海陽縣長窖村,今大埔長治鄉長興村﹐逝於11897月,壽八十九歲等行誼事功,正野史都無法獲得考證,文中有朱熹祭詹侍郎文,及朱熹祭詹淑人文」,經查宋淳熙間福建刊本之晦庵先生文集卷十一,詹淑人為黃尚書妻,學傳公生平待考。
粵閩始祖學傳公派下裔孫散居粵東北、福建、臺灣及海外等地,約20餘萬人。
學傳公系譜
0九壹壹零一一一壹壹貳一一三壹壹肆一一五壹壹陸一一七壹壹捌一一九少典
垂  拱  平  章  愛  育  黎  首  臣  伏  戎  輩序
玖捌代九九代壹零零一0一壹零貳一0三壹零肆一0五壹零陸一0七壹零捌黃帝
六一代六二代六三代六四代六五代六六代六七代六八代六九代七十代七一代
五七代五八代五九代六十代六一代六二代六三代六四代六五代六六代六七代詹禮
十一代十二代十三代十四代十五代十六代十七代十八代十九代二十代二一代詹初
   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第六代第七代第八代第九代第十代敦仁
   敦  睦  啟  良  謨  和  謙  希  忍  性  輩序
閩粵始祖學傳公              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學傳
浦城始祖慥公      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第六代第七代
            景  行  維  賢  克  念  作  輩序
第四代第五代第六代第七代第八代第九代第十代十一代十二代十三代十四代必明
必明公環川浙嶺腳輩序        啟  我  環  川  族  輩序
                                 朝代
文竦┬詹凝┬詹昂┬彥靈─貴,行一
世修│  │  └詹九,生均舉、行四、汝萬、行五、四十。
  │  ├詹覺┬彥達,行十六,宋封忠勇佐國大將軍。┌十二┌三郎
  │  │行三├彥通┬大任┬詹禋┌詹勉┬閩粵┬黑龍│郎 ┼六郎
  │  └六 │諱明│行十├詹祀┴行三│始祖│泰 ┤  ├八郎
  │     │德,│二 │行十   │學傳│行五│  └妣何氏
  │     │行念│遷江│八    │行五│五 ├十五┌十八
  │     │二。└西 │兄弟同遷江│十 │妣藍│郎 ┤郎 
  │     └彥武┬大猷│西建昌府廣│字成│氏 │宣義│字徽
  │        │行十└昌縣   │宗 │裔傳│字衛│敬士,
  │        │七       │妣劉│福建│官承│任職上
  │        ├大侃      │氏 │及廣│事郎│杭縣、
  │        │行三      │六十│東等│妣李│興寧縣
  │        └二       │公 │地區└氏 │妣江
  │                 │遷廣│     │氏
  │                 │東大│     ├十九
  ├言道┬詹淯┬良臣┬迪亨┌詹輔┬五九│埔茶│     │郎 
  │行二│行四│行十├迪方│行六│遷丹└陽。│     │官承
  └六 │三 │二 └迪智│三 └陽    │     └事郎
     │字浩├光國┬世勛┼大淵─小四   ├白龍┌仁啟┬德延
     │然 │行四│行五│行六三,字義之 │秦 ┤妣倪│妣辛
     │  │十 │十 │授迪功郎,蘄水縣│行五└氏 └氏
     │  │字仲│宋為└尉。      │八
     │  │輝 │義軍正將       └妣胡氏
     │  │武舉├世勣─壽卿┬謹,行小五,為縣尉,遷江西。
     │  │,率│行五六,宋└宣,行小六,貢補。
     │  │弟姪└敕封忠勇助國將軍統領副將。
     │  └戰方臘軍於廬源青山峽陣亡,宋敕封忠勇輔國將軍。
     ├詹渙┬仲斌┬世協─純志─九仞┬百一─千二─詹隆
     │行四│行十│        └百四
     │五 │五 └世穆─聞詩┬詹二,遷福建。
     │  ├二九─詹八   └詹十,遷湖廣。
     │  └念七─惟亮┬詹襲┌念五
     │        └詹龔┴十九
     └詹湧┬詹楫┬克先┬二七
        └念九│行三├三七
           └五 ├四五
              └五十
0120308
參考資料
  二十八、詹姓閩粵川始祖學傳公
  三、河間詹氏世系闔族輩序
河間詹氏世系闔族輩序   竊思江洋之水,發源於星宿,雖支分派別散諸江淮河漢之間,仍會歸於海,由此觀之,我宗得姓始自詹 城,後遂衍於全國,其間腎良輩出,代有聞人,惟分居各省限以界線,聲氣因而偶隔,輩序之稱呼頓殊,此我宗之太缺點也,勳於丁卯秋遠遊臺島,會同宗叔家茂,拜訪會長,盛松閱其閩省安溪譜系,條分縷晰極為詳細,逐條核對昭穆炳然,惟輩序差異,宗長有思更正之意,但安溪舊有之輩序行之既久,且懸諸千百萬人心目 中,殊難驟易似無妨分道而馳,至驛場會合,因舉清朝翰林院編修肯構公所著輩序四十字外,囑勳加增四十字,繼續天申福自均,向又不犯安溪舊有八十代之字面,俾安溪始祖敦仁公,與粵閩始祖學傳公派下商蓀,各歷盡舊譜序均接續新輩序,而行以篤宗支,庶無同道分馳之弊,亦猶百川分流仍朝宗於海也,設我上祖有知必欣 然色笑矣,是為序。   民國十六年丁卯月穀旦。原籍廣東省潮州饒平縣茂芝鄉人,由科舉支庠出身司法承審升任福建詔安縣知事,二十六世孫培勳拜撰。    廣大潮州饒平各宗親贊成輩序答覆書鹿(培勳字鹿)宗長釣鑒﹕足下往台臺曾日月之幾何而已忽忽半載矣,想起居吉福履增綏為慰,愚等株守園,不獲與異 地宗親沿流溯源證世系之相同,問心殊覺有愧也,足下過都越國遠涉重洋,所見名山大川與夫哲人製。皆足以擴充見聞激發志氣,宜其見於文者倍勝曩晉也,前讀報章諸詩字字金玉,句句珠璣且確切其人其事不可栘置他處,所謂老成漸於詩律細者也,後聞與內地君子在臺結社聯吟,每有所作輒冠其曹,因推為騷壇主盟,則又與庾蘭成暮年詩賦,動江關無異奚,頃請璣函並所擬輩序,足見敬宗睦族之心,異世同揆其輩序,四十字頌揚先代勤勉後人,質而不俚,實而不浮,誠足以繼編修, 公之後而昭垂不替也,現經闔族贊成,特修寸楮掛號郵繼到時,祈速付梓廣為印刷,俾各省週知,庶將來無一姓二輩乏嫌,亦先人所含笑於地下也,餘言不盡,耑此肅覆,敬頌旅安。   家茂、維新二宗長均此恭候不另。   師德、榮恩、希直、汲三、琇璋、高峰、寶臣、上珍、植軒、聯芳等謹覆
中華民國十六年丁卯十一月十七日
   贊成加增輩序者中外一體名錄於後   廣東饒平縣﹕來字輩、崇山。名字輩、煥亭。其字輩、高峰。顯字輩、師德、子石、聘堂、植軒。昭字輩、執中、寶臣、榮恩、之、琇璋、鴻勳、汲三。德字輩、璿卿、雲生、悅生、紹彤,聯輝。益字輩、占春、上珍。勳字輩、希祖,皇字輩、世芳。 廣東潮安縣﹕昭讀、德豪。 廣東澄海縣﹕前字輩、良材。 臺灣舊新竹縣﹕名字輩、名華。其字輩、文光、永興、雙萬、細冉、其松。顯字輩、勝發、阿賜、福傳、春福、萬泉、顯俊、顯代。昭字輩、昭河、逢清、雲登、木拔、欽明、昭廣、昭麟、昭喜、秋桂、昭潭、昭涇。德字輩、安德、霖成、德麟、德明。益字輩、益榮、益坤。 臺灣舊台中縣﹕其字輩、日新、精忠、登科,其安。顯字輩、蘭亭、再生、昌寶、顯立。昭字輩、娘水、仁華、清秀、昭芳。德字輩、命德、奕德、德俊、德猷。益字輩、金水。 臺灣舊臺南縣﹕其字輩、福壽、火生。顯字輩、萬發、寶顯。昭字輩、登輝、清月、清標。益字輩、彩徵、坤德。    公元一九九七年詹順之撰詹氏淵流中云﹕伯珪(黃帝第一一三代、學傳公第九代。)公為人口日增歲歲其昌,宗支莫辨上下難分,撰宗孔文大一等二十字為其八子起的輩序;舊譜云肯構公續皇朝滋雨露至天申福自均等二十字,否則肯構公為清朝人為明朝祖先作輩序,不合乎自然邏輯法則;後自興周崇祖業之四十字為培勳所 撰。(摘自詹氏族譜,民國五十三年,詹氏族譜編纂委員會。)/20110405/詹姓宗族史概述/20110809/

二十八、詹姓閩粵川始祖學傳公   第一0五代學傳公,勉公之子,閩粵始祖,字成宗,號學傳,別號正峰,諱五十公,官中書侍郎,加封太子太保,北宋欽宗靖康元年丁末公元一一二六年金兵犯關,公絜家由江西建昌府廣昌縣,暫寓福建寧化縣,再攜二子南來廣東潮州府海陽縣長窖村,晚至 長者藍關明家投宿,長者前夜夢有黑白龍繞其堂柱而異之,翌日公帶二子至,一白衣、一黑衣,藍長者以夢為公頌之,遂以女妻配其長子。妣劉氏,江西建昌府南豐州廣昌縣人,生二子長黑龍即八郎,次白龍即九郎。   公元一九八九年九月廣東花城出版社出版客家名人錄中,由廣東省志辦蕭學法與宗賢詹雷聲先生撰詹學傳(宰相)一文摘要如下:「北宋宰相詹學傳(公元一一0一至公元一一八九年),官居一品,是聞名於世的愛國忠臣。因宋帝屈辱求和、投降金國,他被迫隱居在今廣東省大埔縣長治鄉長興(長窖)村,以教書為生,給世人留下美名。   詹學傳,字成宗,號正峰,北宋徽宗 建中靖國元年(公元一一0一)九月生於江西省南豐州廣昌縣陂頭鎮。二十一歲在鄉試中考中舉人,二十二歲會試考中進士。出任山東遼城縣令。任縣令期間,為官清正廉明,秉公執法,不畏權勢。深得朝廷寵信,旋任經略安撫使,後提調入宮,累官至閣直學士。中書侍郎,並加封太保,官居一品。其夫人劉氏亦誥封一品夫 人。   北宋宣和七年(一一二五)冬,金滅遼後,乘北宋防備空虛,大學進攻北宋。宋徽宗驚惶失措,連忙把帝位傳給兒子宋欽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春,金軍渡過黃河,逼進東京(開封)。那時北宋政府內部分裂成雨派,投降派主張割地求和,主戰派要堅守東京。學傳是主戰派,他和軍民要 求宋帝抗戰守京。欽宗被迫任命主戰派李綱、詹學傳等保衝東京。李綱、詹學傳等領導軍民,多次擊退金軍進攻,抗金形勢大有好轉。但是宋欽宗卻派人向金軍求和,為了討好金,還罷免了李綱、詹學傳等的職務。詹學博和太學士陳東等上書,要求恢復李綱職務,幾十萬人響應。宋欽宗被迫又起用李綱和詹學傳等人。東京的 防守重新鞏固。金軍只得向北撤退。金軍退走以後,北宋的投降派重又得勢。宋欽宗遺散了義軍,把李綱、詹學傳等主戰派趕出朝廷。幾個月以後,金軍攻陷東京,擄走宋徽宗和宋欽宗。北宋就此結束。這時宋欽宗的弟弟趙構在應天稱帝,為宋高宗,定都臨安(杭州),建立南宋朝廷。然而仍向金割地求和。詹學傳只得南逃, 到福建省寧化縣石壁村暫居。   學傳到石壁村後即在當地設館講學,並不忘宣傳抗金主張。那時寓居福建省建陽縣的朱熹,就在這裡向學傳拜師求學。南宋紹興十一年(一一四一),宋高宗趙搆和宰相秦檜為首的投降派,害怕主戰派嶽飛等取得勝利對他們不利,解除了嶽飛、韓世忠的兵權,並以 「莫須有」謀反罪逮捕嶽飛入獄,於次年殺害了嶽飛。南宋又向金割地求和,鎮壓抗金派。   詹學傳在這種形勢下,又攜帶妻子,繼續 遷移到閩粵邊深山區的廣東省海陽縣長窖村(即今大埔縣長治鄉長興村)定居。他到長窖後第二天上午便帶兩個兒子去拜訪當地大戶藍冠燐,受到熱情接待和安置。在客廳座談喝茶間,學傳的兩個兒子抱柱戲耍,藍見狀便想起前晚夢見黑、白龍繞柱的夢境,遂問學博:公子何名?學傳答日:穿黑衣的大兒子叫黑龍,穿白衣的小 兒子叫白龍。藍以夢為喜兆,告知學傳,並親口將千金小女許配給黑龍為妻。   南宋淳熙十六年(一一八九)七月,詹學傳在長窖村病逝,享年八十九歲。次年朱熹到福建省漳州任知府後,聞此噩耗,即不遠長途,爬山涉水,徒步奔赴長窖村祭師,撰寫(祭詹侍郎文),以表深切悼念。此文云: (略,見祭詹侍郎文),朱熹來會公葬問舍修容時,乃聞詹夫人劉氏亦已逝世。兩殯在堂,朱熹亦撰寫(祭詹淑人文),以表悼念。」上引祭詹淑人文,有訛,詹淑人為黃尚書之妻,見宋淳熙間福建刊本之晦庵(朱熹)先生文集卷第十一,淑人乃尊稱,非人名;學傳公妣劉氏非詹淑人,我學傳公僅元配劉氏,審百姓眾譜居宰相 之職者三妻六妾者繁舉。   詹學傳在長窖村定居近五十年,是在粵閩詹姓開基的始祖。其大子黑龍和二子白龍,友愛相處,後分別移居今大埔縣茶陽鎮和大埔縣西河鎮漳溪村。黑龍派下子孫蕃衍至廣東省的大埔和福建省的龍巖。永定、漳州、寧化等地;白龍派下子孫則蕃衍至廣東省的大埔、饒平、 潮安、惠來、普寧等地。至今,在學傳派下的子孫後裔,在粵、閩、川、台等省共有五十多萬人。一九八八年,詹氏在臺灣的後裔一行三十多人,還專程前來大埔縣長窖治鄉長興村長窖為詹學傳公掃墓。以上學傳公生卒事功,列入世界客家名人錄者共有一百八十人中,傳記著重時代史實,因族譜記述事功簡略實為閩粵詹姓珍貴 文獻。愛國忠臣學傳公博學廣聞,為官公正廉明,二十一歲以鄉試榜為舉人,次歲會試榜為進士,平步縣令,旋任宮中總轄軍民方面重臣的經略安撫使,累官至太保;太師、太傅、太保合稱三師,古代所謂司徒、司馬、司空等三公相沿而來,太傅、太保在西晉初期猶為實官,共當宰相之任,官居一品,此後多作為優待大臣的 榮銜。   二十九、愛國忠臣學傳公生平考   愛國忠臣第一0五代學傳公,台譜僅載名諱未及生卒,以避宋未兵亂自江西建昌府廣昌縣,於靖康二年丁未歲遷廣東省潮州大埔縣。譜中長子黑龍公生於北宋真宗乙未(應屬北宋太宗至道元年乙未公元九九五年,)卒於熙寧三年北宋神宗庚戌公元一0七0年享壽七十六歲,疑訛。    客家名人錄云,學傳公生於公元一一0一年,父較子晚出生一0七年,求證殷切,謹將民國八十八年函請撰著「詹學傳(宰相)」一文作者之一的宗賢詹雷聲求證,於公元一九九九年四月四日覆函略以:「蒙見愛與關心,去年以來先後寫兩封信給我,詢問關於學傳公簡歷事,很慚愧,過去我根本不瞭解學傳公的史略,離休後被邀請參加調查資料,是為修理墳墓事,縣文化局組織人力前往福建、江西等地進行調查瞭解,起初由於缺乏官方資料,大埔縣政府不敢批准,後幸 找到了朱子全集收編的兩篇祭文,才得批准,修墳後立得報碑的碑文,是根據各地詹氏族譜收集發現,「客家名人錄」是根據(大埔文史)九期和碑文,由縣志辦蕭學法同志編寫經我和文化局領導閱後,寄去出版。我本著為學傳公弘揚祖德,維護閩粵始祖的榮耀,盡義務而為等等。」    世界客家名人錄云,南宋淳熙十六年(一一八九)七月,詹學傳在長窖村病逝,享年八十九歲。次年朱熹到福建省漳州任知府後,聞此噩耗,即不遠長途,爬山涉水,徒步奔赴長窖村祭師,撰寫祭詹侍郎文,以表深切悼念。又云,朱熹來會公葬問舍修容時,乃聞詹夫人劉氏亦已逝世。兩殯在堂,朱熹亦撰寫祭詹淑人文,以表 悼念;學傳公妣劉氏非詹淑人,詹淑人為黃尚書之妻,見宋淳熙間福建刊本之晦庵(朱熹)先生文集卷第十一。   據宋元學案載詹姓者有,監場詹勉公字力行,南劍州人;知州詹默信先生阜民;侍郎詹儀之,體仁公(有云儀之公與體仁公為同一人,體仁公是宋理學家朱熹高徒。)生於公元一一四三年,逝於公元一二0六年壽六十四歲;學錄詹流塘先生初,字以元,休寧人等。
   學傳公高徒朱熹,生於公元一一三0年,十九歲進士,壽七十一歲,集諸儒之大成發先聖的秘蘊而從祀於孔廟,世稱朱子,家戶喻曉,而學傳公事他五歲時的啟蒙老師卻鮮為人知,且據宋元學案也僅載及詹姓者有,監場詹勉公字力行,南劍州人;知州詹默信先生阜民;侍郎詹儀之,體仁公(一云儀之公與體仁公為同一人,體仁公是宋理學家朱熹高徒。)生於公元一一四三年,逝於公元一二0六年壽六十四歲;學錄詹流塘先生初,字以元,休寧人等。/20110405/詹姓宗族史概 述/20110812/詹招琳/
………………………………………………………
延伸閱讀
詹氏網2011820黃帝甲子紀年表目錄索引
20120308/詹招琳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