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19日 星期日





 
版(2012年)
姓始祖宮文
  公益新聞通訊社姓氏源流專題報導
姓始祖志宏 公益社記者詹招琳報導
姓源流記載如下:
姓注音:「简:」(ㄓㄢ)漢語拼音:Zhan.。百家姓排名第254位、台灣排名第37位(計134,653人,男68,156人,女66,497人。資料時間民國99.7.1日。)、大陸排名第152中華大陸全國詹姓人口分分佈概況:據公安部公民身分查詢中心20087月統計,萬人以上有18個省:廣東省239,617人、福建省135,452人、四川省82,665人、貴州省26,330人、重慶市23,023人、海南省16,537人、江西省187,155人、安徽省90,893人、河南省55,079人、江蘇省25,639人、雲南省21,528人、遼寧省15,385人、湖北省149,033人、浙江省89,748人、湖南省53,158人、廣西省23,095人、陜西省19,009人、河北省11,980人,全國詹姓人口總計約一百三十三萬九千六百人(1,339,600)。
姓起源
中華姓氏炎黃總始祖少典氏第140代、黃帝129代、姓第92代裔孫/詹招琳編撰/
姓氏:
始祖:周宣王次子宮文。
分類:以國為姓。
姓起源:姓起源,古往今來有六種說法的記載,普天下姓都以第一種,上溯中華民族炎黃總始祖,下續黃帝派下周宣王之次子宮文為姓第一代始祖,系譜上溯下續聯貫完整至現代;至於第二(五帝一黃帝25人)、三(五帝五虞舜分封得者為姓)、四(宮文派下之分支伯)、五(他姓改姓)、六(招贅成複姓再分姓者)等六種,第二及第三雖比公文宮早尚未發現有系譜傳世?六種說法記載分列如下:
  一、姓河間堂總始祖宮文公,源溯中華姓氏炎黃總始祖少典,妣有蟜氏,衍傳第十二代黃帝,姓,后西陵氏,少典第四十八代、黃帝第三十七代周宣王,妣姜后,生長子宮涅為幽王,次子宮文,本姓,名志宏(弘),字文錄,西京築城,宣王三十七年歲次庚戌、公元前791年功錫爵侯,賜土南至於京,北達於燕,建立國為姓,食采河間,望出渤海;玄孫禮公襲爵姓,迄今公元2012年有2803年之姓史!
  二、黃帝(公元前2697年即位100年)第二十五子人:中國湖南省立圖書館典藏青山彭氏敦睦譜卷一宗系:「黃帝生二十五子,依序為:娶西陵氏生昌意、玄囂、酉、祁、馮夷、滕等六子,娶方雷氏生龍苗、葴、荀、休、清、采等六子,娶彫魚氏生夷鼓、揮、縉雲、喬伯、姞等五子,娶鬼方氏生蒼林、禺陽、儇、人、衣、禺(豸虛)、纍祖、白民等八子、一女曰女華。」及清朝熊峻運著新纂氏族箋釋:「,河間郡,系出有熊氏,黃帝子人,夏(公元前2205年公元前1767年間。)封國。」
  三、者為氏(據路史):宋朝羅泌纂路史二冊,其中有關姓部分原文如下:冊一,後紀第五卷,疏仡紀第十,黃帝:前段:「黃帝,有熊氏,姓公孫,名荼,一曰軒,軒之字曰玄律,小典氏之子,黃精之君也,母吳樞曰符葆」等。後段:「有虞氏(黃帝第十代五帝五虞舜,公元前2255年至前2205年間),作封帝之後,一十有九侯伯(禮記外傳。)其得資者為資氏、(資阝)氏。得郮氏者為郮氏、輔氏(姓書又有婋,云黃帝後,音虎。)得虔者為虔氏(鄧名世以虔在十四人中,非。)得寇者為寇氏、口引氏、劉氏(劉,封本羅侯寇氏子,先主養之後,後魏賜寇攜。口引氏,一曰若口,音辰,然姓書寇出蘇忿生。姓源,黃帝後,忿生或云出康叔皆非。)國于酈者為酈氏、儷氏、食其氏、侍其氏(食其玄孫,賜食其冑孫武),國于翟者為翟氏、糴氏、狄氏(晉滅翟,姓書又有酒氏。)于詹者為氏,自詹移葛則為葛氏、葛氏(葛伯國英賢傳:葛,有熊氏之後。姓書謂諸葛訛為詹葛,謬矣,葛伯非贏姓。)」冊二,路史國名記卷甲,黃帝後姬姓國:「,周有詹父(莊公十八年傳。)桓伯(昭公九年。)圻內地與楚尹異。」國名記卷戊:「桓伯采(昭九年),大夫父後(嘉為晉瑕大夫,非楚尹。)周氏族卿之采。(註明:據譜,父、嘉、桓伯、尹,係姓始祖宮文公的直系裔孫也)。
  四、伯者,姓第十三代間,字桓伯,後裔姓伯。
  五、姓少數出自他族,如蒙古、土家、臺灣原住民等民族中也有由其他姓氏改為姓者,賽夏族詹姓的圖騰以蟾蜍、蟬,做代表。
  六、姓「舒」、「熊」複姓,姓家庭中僅生女生,未生有男生者而招贅者,後裔生男生較多時,再將複姓分成兩姓。如「舒」,舒定五先生江西饒州人,生於公元一三一二年壽八十六歲,其子舒源仲入贅懷寧宅改姓「舒」即(生死舒),生子德禮改姓姓第61代文壽公派下桐西五嶺始祖富一(姓第75代),入贅熊雲路小女,因兼姓熊,生德榮、德華、德緣,公元1809氏支譜六卷六冊。入贅或收養他性而衍生複姓,後裔在分姓者使父母之姓氏皆有源流者繁多。
姓衍生姓氏:詹伯
郡望:總堂號河間郡,漢河間國;北魏置郡,治所在樂城(今河北獻縣),後移治今河北河間西南。河間堂號的歷史位置
總堂號:河間堂祖宮文公。
分堂號:河澗堂堂祖衍公,河東分堂祖桓公,南陽分堂祖隗公,以上東周時期,之後分堂號繁多,詳見族譜,如台灣苗栗卓蘭有繼述堂,彰化永靖光裕堂祖時謹公。奎光堂、潔身堂等。渤海郡:漢代設置,治所在浮陽(今河北滄州),後移治南皮(今河北南皮東北)。(作者為自由業)
姓歷代遷徙分佈:
姓歷代名人簡介:
姓歷代名人錄,摘錄自詹姓宗族史概述之姓歷代名人錄。
姓歷代聖賢名人的文韜武略,忠義廉孝,足式者不勝詳舉,為拋磚引玉,擬編輯「姓歷代名人錄」專集,為免掛一漏萬,歡迎吾族宗親提供先祖聖賢資料前,謹列史籍(未含族譜)顯著者索引如下:
周代,姓始祖第一代文,第二代譁,第三代顯,第四代英、父,第五代禮;綬,嘉,顒,間字桓伯,尹,何,孝;漢代:山(中華民族人物辭典。)
晉代,康邦。敬邦,成邦,詵。
唐代(公元六一八年至公元九0六年):必勝等。
後唐代(公元九二三年至九三五年間):敦仁,見氏族譜。從孝:常山縣志。
宋代(公元九六0年至一二七九年間):萬姓統譜:瑞、靖、庠、先野、適、孝子惠明、範、時升、景仁、義、邈、慥、時、良臣、度、大方、公薦、淵、友、至、會龍、士勛、叔善、儀之、成、體仁、騤、阜民、師文、(鹵木)、本、應棟、鈞。叉:處州府志,文:四庫全書,大順:廣信府志,友:縉雲縣志,書羲:江西通志,文:四庫全書,琦:福建通志,檉:遂安縣志。
元代(公元前一二八0年至一三六七年):萬姓統譜:士龍字雲卿,崇樸。
明代(公元一三六八年至一六四三年間):萬姓統譜:同、鼎、彥中、鳳翔、俊、仲和、希原,明朝宮殿城門坊匾皆其手寫,楊士奇稱其大字為國朝第一、勛、徽、英、源、軾、瀚、榮、珪、萊、仰庇、沂、事講、爾達、天顏、爾選、士龍、兆恆、鎬。大:東圖元覽,之奎:商城縣志。介:南康府志,仕顯:如臯縣志,正:饒州府志,永達福建通志,立敬:處州縣志,仲至:閩畫記,希元:叔學傳授,希賢:徽州府志,忻:宣城縣志,侃:休寧縣志,忠:遜國正氣紀,林寧:浦城縣志,泮:玉山縣志,芳亭、俊:明外史,時明:黃州府志,景鳳:畫史會要,朝宣:松陽縣志,貴:氏小辨,新隆:樂安縣志,萬裏:徽州縣志,軾:江西通志,道:嘉興府志,僖:寧波府志,嘉言:處州府志,肇:常山縣志,德純:撫州府志,德器:撫州府志,璿:常山縣志,璟:遜國正氣紀,簦:常山縣志,應霆:處州府志,懋舉:零陵縣志,濟:明外史忠義傳,寵儒:南康府志,儼:東圖元覽。應鵬。
清代(一六四四年至一九一一年間四庫全書):文,明章,奎元,惟聖,開喜,象鼎,鳳儀,謹之。
現代(略)
中華詹姓統宗譜
中華詹姓統宗譜(卷上)
中華姓氏炎黃總始祖少典氏第140代、黃帝129代、姓第92代裔孫/考證/
中華民族少典氏炎黃總始祖系譜
中華民族的開端    三皇一┌三皇┌柏皇┌中央┌大庭┌粟陸┌驪連
       燧人氏族│二伏│氏.┴氏.┴氏.┴氏.┴氏 →
盤古┌天皇┌地皇┌人皇┌三皇├羲氏┤伏羲,自公元前四四七七年即
氏.┴氏.┴氏.┴氏.┤燧│姓│位至無懷氏公前三二一八年,歷十
←人類初始,盤古開天闢└人氏┤姓└六氏共一二六0年,朝代下續炎帝
地。從三皇一璲人氏至現代的年├郝骨氏
表見:黃帝甲紀年表   └女媧,創婚姻娶嫁制,人類優生學始祖。
…………………………………………………………
驪連┌渾沌┌赫胥┌尊盧┌昊英┌有巢┌朱襄┌葛天┌陰康┌無懷氏
氏.┴氏.┴氏.┴氏.┴氏.┴氏.┴氏.┴氏.┴氏.┼祝融┌
綜核史料,無懷氏與祝融氏屬同時代不同氏族。└氏 ┴氏 
釋明:
  人類初始,傳說盤古氏開天闢地,揭開宇宙人類生活空間;盤古氏至三皇一燧人氏(燧人氏族 ),相距也許數萬十年或數萬年,文字未興不知次第順序;三皇一燧人氏:燧人氏生於黃帝紀年前歲次歲次乙卯1809年、民國前六四一七年、公元4506年(編者說明:三皇一燧人氏出生年,以三皇二太昊伏羲氏在位年加三十年而來。)燧人氏,三皇之首,發明鑽木取火,以備火化,熟食保健。
  妣華胥,生男子為伏羲,女子為女媧;太昊伏羲氏族集團首領,生於渭水中游的天水(今甘肅省東部)境內,公元前四四七七年即位,歷太昊伏羲氏、女媧氏、柏皇氏、中央氏(亦曰中皇)、大庭氏(亦曰朱顏氏)、粟陸氏、驪連氏(亦曰昆連)、渾沌氏(亦曰混敦)、赫胥氏、尊盧氏、昊英氏、有巢氏、朱襄氏(亦曰子襄)、葛天氏、陰康氏、至無懷氏公前三二一八年歷十六氏族集團共一二六0年,(資料來源自:歷代通鑑輯覽卷之一。)其氏族集團後來東徙定居並建立政權於古陳倉(今陝西省寶雞市),姓。朝代下續三皇三神農氏。
…………………………………………………………
壹、中華姓氏炎黃總始祖少典氏第1代、1代系譜表黃帝11代系譜表
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第六代第七代第八代第九代第十代十一代少典
天  地  玄  黃  宇  宙  洪  荒  日  月  盈 昃輩序
   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第六代第七代第八代第九代第十代炎帝
   三皇三                           朝代
少典炎帝─臨魁─帝承─帝明─帝宜─帝來─帝裹─節莖─克─榆罔
氏 ┤勗其┬巨駓┬芒昧┬夷栗┬柏堅┬諱節┬赫胡┬封胥┬依盧┬啟昆→
妣有│妣扶│妣蜀│妣逿│妣女│妣赤│妣鉅│妣摩│妣女│妣九│妣有
蟜氏└胥氏└山氏└伊氏└儀氏└水氏└閭氏└利氏└娥氏└方氏└蟜氏
釋明:
  中華民族姓氏炎黃總始祖第一代少典:天字輩,即少典君,諱烈山氏,又號厲山氏,迺祝融氏之分派也,生於歲次丙子(公元3285年、民國前5196年。)
  史記五帝本紀:「皇帝者,少典之子」。譙周史記集解:「有熊國君,少典之子也」國語中之晋語四:「昔少典娶於有氏,生黃帝、炎帝。」註:「少典是遠古時代一國之氏族集團領袖。」國語所說,昔少典娶於有氏,生黃帝與炎帝氏族集團領袖,炎、黃非胞兄弟也。
  妣有蟜氏安登(又曰任姒)。生二子,長子石年、是為炎帝神農氏,次子勗其,派下是為黃帝軒轅氏。(年齡兄石年,比弟勗其,年長四歲。)
  少典氏派下炎帝神農氏系譜
  少典第二代、三皇三第一代炎帝神農氏:地字輩,父少典,母有蟜氏安登之長子,炎帝神農氏,長於姜水,故曰姓姜,諱石年,又諱軌,號神農氏,漢族,生於歲次太昊乙巳(公元3256年、民國前5167),逝代於歲次壬辰(公元3089年、民國前5000)享壽168歲。即位歲次甲申至癸卯(公元32173079年)在位140年,國都徙魯。葬于萬陽山。
(二代公炎帝諱石年,又諱軌,號神農氏,迺厲山氏之長子也,生於太昊乙巳一百一十五年,夢于即位後壬辰一百四十五年,享壽一百六十八歲,葬于萬陽山。資料來源:民國七年劉譜古代代系)
  妣萛葊水氏聽詙(又曰奔水氏。)生七子(一云13子)一女,長子臨魁、次子董權、三子會魁、四子鬥臨、五子姜邛、六子姜柱、七子姜起等七子,女娃。生女曰女娃(嘗游於東海,溺而不返,化為鳥,其狀如鳥,文首白啄赤足,名曰精衛。常嘟西山木石,以填於東海。)(神農系譜下略)
  二、少典派下黃帝軒轅氏系譜
  少典第二代勗其公:地字輩,諱勗其公,父少典,母有蟜氏安登之次子,生於歲次戊申公元3253年、民國前5164,逝於歲次戊子公元3093年、民國前5004,享壽160歲,妣扶氏,生子巨駓。
(二代公少典諱勗其公迺厲山氏之次子也,生子女媧,戊申三年,夢于炎帝戊子一百四十年,享壽一百六十歲,妣扶氏,生子巨駓。)
  少典三代諱巨駓公:玄字輩,迺勗其公之子也;妣蜀山氏,生子芒昧。
  少典四代諱芒昧公:黃字輩,迺巨駓公之子也;妣逿伊氏,生子夷栗。
  少典五代諱夷栗公:宇字輩,迺芒昧公之子也;妣女儀氏,生子柏堅。
  少典六代諱柏堅公:宙字輩,迺夷栗公之子也;妣赤水氏,生子節。
  少典七代諱節公:洪字輩,迺柏堅公之子也;妣鉅閭氏,生子赫胡。
  少典八代諱赫胡公:荒字輩,迺節公之子也;妣摩利氏,生子封胥。
  少典九代諱封胥公:日字輩,迺赫胡公之子也;妣女娥氏,生子依盧。
  少典十代諱依盧公:月字輩,迺封胥公之子也;妣九方氏,生子啟昆。以上皆相繼為少典君派下直系。
…………………………………………………………
貳、炎黃總始祖少典氏第11代、炎帝10代、黃帝1代系譜表
十一代十二代十三代十四代十五代十六代十七代十八代十九代二十代二一代
盈  昃  辰  宿  列  張  寒  來  暑  往  秋  輩序
第十代十一代十二代十三代十四代十五代十六代十七代十八代十九代十代炎帝
   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第六代第七代第八代第九代第十代黃帝
   五帝一               夏           朝代
啟昆┬黃帝┬昌意─乾荒
妣有│姓├元囂┬蟜極┬帝嚳─后稷─漦璽─叔均─不窋─鞠陶─公劉→
蟜氏│四妃└姓└姓└姓
附寶└二十五子,別姓者十二:祈、酉、滕、箴、任、荀、釐、佶、儇、依及青陽。夷彭為二紀也,其十三人皆姬姓。
釋明:
  少典第十一代諱啟昆公:盈字輩,父迺依盧公,母九方氏之子,有熊國君,由少典國北遷於熊(河南開封新鄭縣。)改國號曰有熊,為人剛健中正。
  妣女蟜氏女附寶,生二子,長子軒轅氏、次子子高。
  第十二代昃字輩、黃帝第一代:父少典君啟昆,母曰附寶之長子;名軒轅,又名荼,字玄律,長於姬水,姓,又姓
  黃帝生於黃帝紀年前歲次癸丑十一年、炎帝裔榆罔四十五年、民國前四六一九年、公元前二七0八年誕生於壽丘,今山東曲阜縣,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即位於黃帝紀年元年歲次甲子、民國前四六0八年、公元前二六九七年,神農氏衰,諸侯咸尊為天子,代神農氏族集團末代榆罔,建國有熊,今河南省新鄭縣,其德土行以雲紀事,有土德之瑞(土色尚黃),是為黃帝,創立億萬代建國制度宏規,至黃帝紀年歲次癸卯一00年、民國前四五0九年、公元前二五九八年,在位一00年,帝逝葬橋山,今陜西縣黃陵縣,享壽一一一歲。
  黃帝元妃西陵氏生三子,昌意、元囂。龍苗;次妃方纍氏生二子,休、清;第三妃彤魚氏生二子,揮、夷彭;第四妃嫫母生子二人,蒼林、禺陽;凡妃之子九人,庶妾之子十六人,共二十五人;別姓者十二:祈、酉、滕、箴、任、荀、釐、佶、儇、依及青陽。夷彭為二紀也,其十三人皆姬姓。傳位於次子元囂,是為少昊。
晉皇甫謐撰帝王代紀:昌意,雖黃帝之嫡,以劣降居若水為諸侯。代本:昌意降居為侯。
  少典氏第十三代昃字輩、黃帝第二代元囂:父黃帝,母西陵氏之次子,姓姬,一云己姓,名摯,字青陽,其德金行,遂號金天氏;生有聖德,其立也,鳳鳥適至,因以鳥紀官;能修太昊之法,故曰少昊。
  元囂生於黃帝紀年八十五年歲次戊子、民國前四五二四年、公元前二六一三年,誕生於窮桑,今山東曲阜縣。
  即位於黃帝紀年歲次甲辰一0一年、民國前四五0八年、公元前二五九七年,國都曲阜,至黃帝紀年歲次丁卯一八四年、民國前四四二四年、公元前二五一四年,在位八十四年。逝葬於雲陽,今山東曲阜縣,享壽一00歲。傳位於胞兄昌意之子高陽,是為顓頊。
  妣不詳,子女古籍所載紛云。
  黃帝元妃西陵氏次子元囂,元囂青陽即少昊也。又與黃帝次妃方纍氏次子清,清生少昊,古籍至今無定論。元囂若引用鄭玄著作者則曰玄囂。
  史記五帝本紀索隱:玄囂,帝嚳之祖。案:皇甫謐及宋衷皆云玄囂青陽即少昊也。今此紀下云「玄囂不得在帝位」,則太史公意青陽非少昊明矣。而此又云「玄囂是為青陽」,當是誤也。謂二人皆黃帝子,並列其名,所以前史因誤以玄囂青陽為一人耳。宋衷又云:「玄囂青陽是為少昊,繼黃帝立者,而史不敘,蓋少昊金德王,非五運之次,故敘五帝不數之也。」
  少典氏第十四代宿字輩、黃帝第三代蟜極:姓姬,元囂之子,母不詳。未繼位。妣陳豐氏裒,生子帝嚳。公妣生逝不詳。
  少典氏第十五代列字輩、黃帝第四代帝嚳:姓姬,父蟜極,母陳豐氏裒。名夋,號高辛氏。
  帝嚳生於黃帝紀年歲次辛亥年二二八年、民國前四三八一年、公元前二四七0年,生而神靈,十五歲佐顓頊,受封於辛。即位於黃帝紀年歲次丙戌二六三年、民國前四三四六年、公元前二四三五年,以水德代顓頊王天下,以人事紀官,順天之義,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都毫(西毫),今河南偃師縣,一云都帝丘。至黃帝紀年歲次乙未三三二年、民國前四二七七年、公元前二三六六年,在位七十年。逝葬壽丘,今河南滑縣,壽一0五歲。傳位長子摯,在位八年,帝摯再傳位給胞弟唐堯在位一00年;唐堯再傳位給虞舜在位五十年。
  配四妃,元妃有邰氏之女姜源,生后稷;次妃妃有絨氏之女簡狄,生契;三妃陳豐氏之女慶都,生帝堯;四妃娵訾氏之女常儀,生帝摯。
  列女傳的母儀傳,棄母姜源:「棄母姜嫄者,邰侯之女也。當堯之時,行見巨人跡,好而履之,歸而有娠,浸以益大,心怪惡之,卜筮禋祀,以求無子,終生子。以為不祥而棄之隘巷,牛羊避而不踐。乃送之平林之中,後伐平林者咸薦之覆之。乃取置寒冰之上,飛鳥傴翼之。姜嫄以為異,乃收以歸。因命曰棄。姜嫄之性,清靜專一,好種稼穡。及棄長,而教之種樹桑麻。棄之性明而仁,能育其教,卒致其名。堯使棄居稷官,更國邰地,遂封棄於邰,號曰后稷。及堯崩,舜即位,乃命之曰:「棄!黎民阻飢,汝居稷,播時百穀。」其後代代居稷,至周文武而興為天子。君子謂姜嫄靜而有化。詩云:「赫赫姜嫄,其德不回,上帝是依。」又曰:「思文后稷,克配彼天,立我烝民。」此之謂也。
  頌曰:棄母姜嫄,清靜專一,履跡而孕,懼棄於野,鳥獸覆翼,乃復收恤,卒為帝佐,母道既畢。」西漢儒家學者劉向箸列女傳共分七卷,共記敘了105名婦女的故事。這七卷是:母儀傳(棄母姜源、周氏三母)、賢明傳(周宣姜后)、仁智傳、貞順傳、節義傳、辯通傳和孽嬖傳;是一部介紹中國古代婦女行為的歷史書籍。
  少典氏第十六代張字輩、黃帝第五代后稷:姓姬,父帝嚳,母有邰氏姜源。名棄,號后稷,生卒年歲不詳。
  幼喜好種樹麻菽,成人遂好耕農,相地之宜,宜穀者稼穡焉,民皆法則之,胞兄帝堯聞之舉為農師,天下得其利,帝舜(黃帝第十代?)說,百姓不得飽食,你做農師播種百穀使百姓免一飢餓,有功封於邰,后稷之興在陶唐虞夏之際,皆有令德,農為國之本。
  竹書紀年中載:帝堯陶唐氏五十八年(黃帝紀年歲次辛丑三九八年、民國前四二一一年、公元前二三00年。)使后稷放帝子朱,于丹水。
  妣姞人氏,生子漦璽。
  少典氏第十七代寒字輩、黃帝軒轅氏第六代漦璽:后稷子,母不詳。襲父職,務稼穡。(氏族典:后稷舜封于漦,故漦璽。路史:后稷封台(邰),故台璽。)妣不詳。
  少典氏第十八代來字輩、黃帝軒轅氏第七代叔均:犛璽子,母不詳。襲父職,務稼穡。妣不詳。
  少典氏第十九代暑字輩、黃帝軒轅氏第八代不窟:叔均子,當夏太康(夏太康元年、黃帝紀年歲次癸巳五一0年、民國前四0九九年、公元前二一八八年。)政衰失國,不窟不務稼穡,遂失其官,逃竄西北戎狄間。妣不詳,生子曰鞠陶。
  少典氏第二十代往字輩、黃帝軒轅氏第九代鞠陶:(鞠陶一作鞠)不窟子,母不詳。妣不詳,生子曰公劉。
…………………………………………………………
少典氏第21代、炎帝20代、黃帝10代系譜表
二一代二二代二三代二四代二五代二六代二七代二八代二九代三十代三一少典
秋  收  冬  藏  閏  餘  成  歲  律  呂  調  輩序
二十代二一代二二代二三代二四代二五代二六代二七代二八代二九代三十代炎帝
第十代十一代十二代十三代十四代十五代十六代十七代十八代十九代二十代黃帝
夏                       商        朝代
公劉慶節─皇僕弗差─毀隃公非─辟方─高圉─侯牟─亞圉─雲都
釋明:
  少典氏第二十一代秋字輩、黃帝第十代公劉:鞠陶子,雖在戎狄間,復修后稷之業;咸清?甲子,自土沮漆渡渭,遷國于豳,百姓懷之,多從而保焉!周道之興,實自此始;公劉卒;妣不詳,子慶節立。
  少典氏第二十二代收字輩、黃帝第十一代慶節:父公劉之子,母不詳,國於豳,慶節卒;妣不詳,子皇樸立。
  少典氏第二十三代冬字輩、黃帝第十二代皇樸:父慶節之子,母不詳,嗣位豳國,妣不詳,生子弗差。
  少典氏第二十四代藏字輩、黃帝第十三代弗差:父皇樸之子,母不詳,嗣位豳國,妣不詳,生子毀喻。
  少典氏第二十五代閏字輩、黃帝第十四代毀喻:父弗差之子,母不詳,嗣位豳國,妣不詳,生子公非。
  少典氏第二十六代餘字輩、黃帝第十五代公非:父毀喻(毀隃亦作毀渝、毀榆、偽榆)之子,母不詳,嗣位豳國,妣不詳,生子辟方。
  少典氏第二十七代成字輩、黃帝第十六代辟方:父公非之子,母不詳,嗣位豳國,妣不詳,生子高圉。(史記索隱:系本云:公非辟方。皇甫谧云:公非字辟方也。)
  少典氏第二十八代歲字輩、黃帝第十七代高圉:父辟方之子,母不詳,嗣位豳國,生子侯侔。據竹書紀年,商祖乙十五年(黃帝紀年歲次庚戌一一八七年、民國前三四二二年、公元前一五一一年。)命邠侯高圉。妣不詳,生子侯侔。
  少典氏第二十九代律字輩、黃帝第十八代侯侔:父高圉子,母不詳,嗣位豳國,妣不詳,生子亞圉。
  少典氏第三十代呂字輩、黃帝第十九代亞圉:父侯侔之子,母不詳,嗣位幽國,生子雲都。據竹書紀年,殷商盤庚十九年(黃帝紀年歲次戊午一三一五年、民國前三二九四年公元前一三八三年。)命邠侯亞圉。妣不詳,生子雲都。
………………………………………………………
肆、少典氏第31代、炎帝30代、黃帝20代系譜表
三一代三二代三三代三四代三五代三六代三七代三八代三九代四十代四一
調  陽  雲  騰  致  雨  露  結  為  霜  金  輩序
三十代三一代三二代三三代三四代三五代三六代三七代三八代三九代四十代炎帝
二十代二一代二二代二三代二四代二五代二六代二七代二八代二九代三十代黃帝
商                       西周       朝代
雲都─太公─祖紺─諸盩┬公叔┌古公┌太伯┌文王┌西周┌西周┌西周
           └祖類┤亶父┼仲雍│姬昌┤一 │二 │三
              │妣大├季歷┤妣太├武王├成王├康王
              │姜任│名公└姒 │發┴誦┴
              └姒 └妣太任  │妣齊太公次女邑姜
                       └國都鎬
釋明:
  少典氏第三十一代調字輩、黃帝第二十代雲都:父亞圉之子,母不詳,嗣位豳國,妣不詳,生子太公。  少典氏第三十二代陽字輩、黃帝第二十一代太公:父雲都之子,母不詳,嗣位豳國,復修后稷之業;妣不詳,生子組紺。(史記索隱:系本云:太公組紺諸盩。三代世表稱叔類,凡四名。皇甫謐雲公祖一名組紺諸盩,字叔類,號曰太公也。)
  少典氏第三十三代雲字輩、黃帝第二十二代組紺:父太公之子,母不詳,復修后稷之業,生諸盩。據竹書紀年:殷祖甲十三年(黃帝紀年歲次乙亥公元前一二四六年)西戎來,賓命邠侯組紺。妣不詳,生子諸盩。
  少典氏第三十四代騰字輩、黃帝第二十三代諸盩:父組紺之子,母不詳,復修后稷之業:妣不詳,生公叔祖類。
  少典氏第三十五代致字輩、黃帝第二十四代公叔祖類:父諸盩之子,母不詳,復修后稷之業;妣不詳,生古公亶父。
  少典氏第三十六代雨字輩、黃帝第二十五代古公亶父:父公叔祖類之子,母不詳;生於商殷武丁元年、黃帝紀年歲次丁巳公元前一三二四年,逝於商殷祖甲三十三年、黃帝紀年歲次乙未公元前一二二六年,享壽九十九歲。
  古公亶父,復修祖先后稷與公劉之業,積德行義,國人皆戴之;受薰鬻、戎狄攻擾,欲得地與民,民皆怒欲戰,古公不忍殺人父子而君之,公元前一三二七年(待考。)遂與私屬離開豳地渡過漆阻二水,踰梁山定居歧山之下周原,立國號曰周,當時,不但豳地人民連鄰近之國民,風聞古公遺仁愛,舉國扶老攜幼全都歸附古公於歧山下,古公為揚棄戎狄的習俗,營築宮室房舍,將人民分成幾個城邑居住,設置職有專司的五官職,民皆歌樂頌任姒、
  妣任姒生三子,長子太伯、次子仲雍(虞仲)、三子季歷。
  列女傳的母儀傳,周氏三母:「三母者,大姜、大任、大姒。大姜者,王季之母,有邰氏之女。大王娶以為妃。生大伯、仲雍、王季。貞順率導,靡有過失。大王謀事遷徙,必與。大姜。君子謂大姜廣於德教。大任者,文王之母,摯任氏中女也。王季娶為妃。大任之性,端一誠莊,惟德之行。及其有娠,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淫聲,口不出敖言,能以胎教。溲於豕牢,而生文王。文王生而明聖,大任教之,以一而識百,卒為周宗。君子謂大任為能胎教。古者婦人妊子,寢不側,坐不邊,立不蹕,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視於邪色,耳不聽於淫聲。夜則令瞽誦詩,道正事。如此,則生子形容端正,才德必過人矣。故妊子之時,必慎所感。感於善則善,感於惡則惡。人生而肖萬物者,皆其母感於物,故形音肖之。文王母可謂知肖化矣。大姒者,武王之母,禹後有莘姒氏之女。仁而明道。文王嘉之,親迎於渭,造舟為梁。及入,大姒思媚大姜、大任,旦夕勤勞,以進婦道。大姒號曰文母,文王治外,文母治內。大姒生十男:長伯邑考、次武王發、次周公旦、次管叔鮮、次蔡叔度、次曹叔振鐸、次霍叔武、次成叔處、次康叔封、次聃季載。大姒教誨十子,自少及長,未嘗見邪僻之事。及其長,文王繼而教之,卒成武王周公之德。君子謂大姒仁明而有德。詩曰:「大邦有子,俔天之妹,文定厥祥,親迎於渭,造舟為梁,不顯其光。」又曰:「大姒嗣徽音,則百斯男。」此之謂也。
  頌曰:周室三母,大姜任姒,文武之興,蓋由斯起。大姒最賢,號曰文母。三姑之德,亦甚大矣!」西漢儒家學者劉向箸列女傳共分七卷,共記敘了105名婦女的故事。這七卷是:母儀傳(棄母姜源、周氏三母)、賢明傳(周宣姜后)、仁智傳、貞順傳、節義傳、辯通傳和孽嬖傳;是一部介紹中國古代婦女行為的歷史書籍。
  少典氏第三十七代露字輩、黃帝第二十六代太伯:父古公父,母大姜任姒;生於殷高宗武丁四十年丙申,壽九十一歲。
  少典氏第三十七代露字輩、黃帝第二十六代仲雍(虞仲):父古公父,母大姜任姒;生於殷高宗武丁四十四年庚子,壽九十二歲,知父親欲立弟季歷,兄弟二人乃紋身斷髮,入荊蠻句吳,建立吳國,以讓季歷。
  少典氏第三十七代露字輩、黃帝第二十六代季歷:古公亶父之三子,父古公父,母大姜任姒;名公季,繼祖先遺風篤行仁義,四面諸侯從之。
  季歷生於商殷武丁四、黃帝紀年歲次甲辰公元前一二七七年,逝於帝乙十二年、黃帝紀年歲次辛巳公元前一一八0年,享壽九十八歲,葬在鄂縣之南山。
  妣河南摯任氏之女太任,生長子昌,有聖瑞,祖父古亶父說,我代當有興者,其在昌乎;次子耀,三子東虢仲,四子西虢叔。
  竹書記年:殷武乙三十五年(武乙在位僅四年。待考。)周王季伐西落鬼戎。又殷大丁四年(黃帝紀年歲次庚午),周人伐餘無之戎,克之,周王季命為殷牧師。
  少典氏第三十八代結字輩、黃帝第二十七代文王昌:季歷(父48歲生之)之長子,母太任。太任之性,性慈端莊維德,有娠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淫聲,口不出傲言,能以胎教教子,而生文王
  文王昌生於殷祖甲二十八年、黃帝紀年歲次辛卯公元前一二三0年,逝於商殷紂二十年、黃帝紀年歲次丁卯公元前一一三四年,享受九十七歲。諡文王;葬在雍州萬年縣西南二十八里原上。
  文王昌生而有聖瑞,及長受殷紂命為諸侯領袖為西伯,國於歧山之下,得專征伐,遵祖先后稷公劉之業,篤仁敬老,慈少的德業,禮下賢者,日中不暇,食以待士,積善累德,諸侯多歸附之,天下三分有其二以服事,被殷紂囚於羨里,後六年自歧山下遷都於豐邑,七年而崩,其次子武王發即位,追尊為文王。
  妣陜西渭北有莘氏之女太姒,生長子伯邑考、早卒,次子發,即位是為武王,三子管叔鮮,四子周公旦,五子蔡叔度,六子郕叔武,七子霍叔處,八子衛康叔,九子毛叔鄭,十子冉季載,十一子郜叔,十二子雝叔(雍)伯,十三子曹振鐸,十四子滕叔繡,十五子畢公高,十六子原叔,十七子豐叔,十八子郇叔,及召公奭、黎侯、伯廖、叔穎等。
  建峰氏族譜,西伯侯周文王像贊;昔我穆考,作侯西土,以引以翼,以綏庶子,三分有二,率歸王所,佑啟後人,咸正無忤。
  少典氏第三十九代為字輩、黃帝第二十八代武王發(西周一):文王昌,母太姒之次子。
  發生於黃帝紀年歲次庚寅公元一一一年,在陜西岐山縣,即位於黃帝紀年歲次己卯公元一一二二年,是為武王,以火德王天下,建立周朝,國都鎬,今陜西長安縣西南,一云西安縣西北。西周自此始,黃帝紀年歲次乙酉公元一一一年十二月,在位七年逝。得年五十四歲。葬在雍州萬年縣西南二十八里畢原上,今陜西咸陽。
  妣齊太公太公次女邑姜,生誦、韓、應、晉、邗。
  招琳註:黃帝紀年元年公元前二六九七年至周武王逝於公元前一一一六年,有一五八一年,傳二十八代,每代平均年數五六點四七年。如以每代三十年為基準,顯仍有遺闕祖先名諱之疑;固有黃帝第五代后稷,受黃帝第十代舜封於漦之疑?。
  周朝自第一代黃帝紀年元年為公元前二六九七年,至黃帝第二十七代周文王逝於公元一一三四年,有一五六四年,每代平均年數為五十八年,其間后稷至古公在戎狄,長壽乎?間闕乎?再以第二十八代周武王公元前一一二二年即位,至第五十九代赧王逝於公元前二五六年,三十二代有八六七年平均年數為二十七點零九年。
  少典氏第四十代霜字輩、黃帝第二十九代成王誦(西周二):父武王發(父42歲生之),母邑姜之長子。
  誦生於黃帝紀年歲次癸酉公元前一一二八年,在陜西岐山縣;即位於黃帝紀年歲次丙戌公元前一一一五年,十三歲繼位是為成王,國都陜西長安,至黃帝紀年歲次壬戌公元前一0七九年四月,在位三十七年逝,依諡法,安民立政曰成,得年五十歲,葬畢原。
  成王誦,十三歲繼位,年少不能治事,周公攝政當國七年,正百官以明臣職,設南郊以祀上帝,立大社以封諸侯,誅管蔡以安社稷。制禮作樂。天下大治,四夷賓服。成王祇勤於德,夙夜匪懈。以微子開代殷後,立國於宋。萬民和睦頌聲興。
  妣不詳,生子釗。
………………………………………………………
伍、少典氏第41代、炎帝40代、黃帝30代系譜表
四一代四二代四三代四四代四五代四六代四七代四八代四九代五十代五一少典
金  生  麗  水  玉  出  崑  岡  劍  號  巨  輩序
四十代四一代四二代四三代四四代四五代四六代四七代四八代四九代五十代炎帝
三十代三一代三二代三三代三四代三五代三六代三七代三八代三九代四十代黃帝
姓始祖宮文公,名志宏,自文錄         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
西周                         東周    朝代
周朝系譜                    姓得姓後系譜
西周┌西周┌西周┌西周┌西周┌西周┌西周┌西周┌西周┌東周一
三 │四 │五 │六 │七 │九 │十 │十一│十二平王─洩父
康王昭王穆王共王懿王夷王厲王宣王幽王┴宜臼
釗┤瑕┴滿┤繄扈┴燮┴胡┤靖┤宮涅,后、褒姒
  │   │西周      ┌西周│宮文,本姓名志弘,
  └后    │八       │共和│后 │字文錄,西京築城,功賜
        孝王      │十四桓友│爵侯,稱文侯,姓
        └辟方      └年 │公前│元配氏,誥封一品夫人
  文王十二世孫周宣王像贊曰:「赫匕宣王│八0三子尚父,姓
,螽斯蟄匕,中興以德,百世不易,聿懷多福│六封四子陸侯,姓
,派衍萬億,封子詹侯,以爵為氏。」   國└五子謝侯,姓謝丘
姓源自西周裔岀河間
周宣王分封考據:
國:周宣王五年公元前八二三年封申伯於城,姓始祖。
國:公元前周宣王二十二年八0六年封友於國,姓始祖。
國:公元前周宣王三十七年七九一年封宮文於國,姓始祖。詹氏網20110729共三頁)詹志宏詹姓一世祖浦城族譜說http://www.zhan.org.cn/bencandy.php?fid=60&id=2801
  閩南省建峰氏宗譜畫像載:「文王十二世孫周宣王像贊曰:赫匕宣王,螽斯蟄匕,中興以德,百世不易,聿懷多福,派衍萬億,封子詹侯,以爵為氏。」
釋明:
周朝:三皇五帝→夏→商→周
  少典氏第四十一代金字輩、黃帝第三十代康王釗(西周三):父成王(父20歲生之)母不詳;釗生於黃帝紀年歲次壬辰公元前一一0九年,在陜西岐山縣;即位於黃帝紀年歲次癸亥公元前一0七八年,是為康王,國都陜西長安,至黃帝紀年歲次戊子公元前一0五三年九月逝,在位二十六年逝,得壽五十七歲,依諡法,溫柔好善曰康,葬畢原。
  康王釗承文武之業,無所變更,敬恭神人,勤修先王之訓典,四夷賓服,海內晏煙然。百姓興於禮樂,囹圄空虛。故成康之際,刑錯不用四十餘年,有唐虞之風焉。康王作康誥以告之,天下安寧,諸侯來朝,使稱成康之治。
  妣不詳,生子瑕。
  少典氏第四十二代生字輩、黃帝第三十一代昭王瑕(西周四):康王釗之子(父41歲生之),母不詳。瑕生於黃帝紀年歲次壬申公元前一0六九年,在陜西岐山縣,即位於黃帝紀年歲次己丑公元前一0五二年,是為昭王,國都鎬,今陜西長安,至黃帝紀年歲次己卯公元前一00二年,在位五十一年逝,享壽六十八歲。依諡法,儀容恭美曰昭。葬在河南登封縣少室山陽城西谷。
  昭王瑕時,王道微缺,王南巡狩,返濟漢水時,舟人以惡之,以膠舟進王,中流膠解,王被溺死於江上。
  妣房后,生子滿。
  少典氏第四十三代麗字輩、黃帝第三十二代穆王滿(西周五):昭王瑕之子(父20歲生之),母房氏,滿生於黃帝紀年歲次辛亥公元前一一五0年,在陜西岐山縣;即位於黃帝紀年歲次庚辰公元前一00一年,是為穆王,國都南鄭,今陜西華縣,至黃帝紀年歲次甲公元前九四七年,在位五十五年逝於祇宮,享壽一0四歲。依諡法,布德執義曰穆。葬在西安城西南二十五里恭張村。
  穆王滿立,愍文武之道缺,舉用賢才,以治其國。惟王性逸豫,欲肆其心,周遊天下,及得八駿馬,以造父為御,從事西征,進抵曠原,去國萬里,然後東還。巡狩之遠,亙古未聞。滅徐遷戎。國威大振。王在位久,教化衰,刑罰繁,思有以清之,乃作呂刑,以訓戎天下後代。
  父南巡遭溺,諱之不告,十七年公元前九八五年,皋陶之後徐夷自稱偃王,諸侯而朝者三十六國,率九夷諸侯,以伐宗周,西至河上,王賴楚之助力伐徐,徐子北走彭城,造父有功封於趙,今山西趙城。
  妣不詳,生長子繄扈繼位是為共王,次子辟方繼位是為孝王。傳位長子繄扈。
  少典氏第四十四代水字輩、黃帝第三十三代共王繄扈(西周六):穆王滿之長子(父33歲生之),母不詳,繄扈生於黃帝紀年歲次癸亥公元前年一0一八,在陜西岐山縣;即位於黃帝紀年歲次乙亥前九四六年,是為共(一云恭)王,國都南鄭,今陜西華縣,至黃帝紀年歲次丙戌公元公元前九三五年,在位十二年逝;享壽八十四歲,依諡法,既過能改曰共。
  共王繄扈能庇昭穆之闕,故春秋稱之。
  妣不詳,生子懿王囏。傳位子懿王囏,繼位是為懿王。
  少典氏第四十四代水字輩、黃帝第三十三代孝王辟方(西周八):穆王滿之次子,母不詳,辟方生於黃帝紀年歲次壬戌公元前九五九年,在陜西岐山縣,即位於黃帝紀年歲次壬公元前九0九年,是為孝王,國都鎬,今山西長安,至黃帝紀年歲次丙寅公元前八九五年,享壽六十五歲,依諡法,慈惠愛親曰孝。無嗣,傳位胞兄懿王艱之子燮(第三十五代)繼位是為夷王。
  孝王辟方時,有非子(本譜黃帝第三十七代秦非子,公元前八九七年建立秦國,秦始皇政之祖先也。)者,善養馬,王命主馬於汧渭之間,馬大蕃息,王封非子為附庸之君,邑於秦。
  少典氏第四十五代玉字輩、黃帝第三十四代懿王囏(西周七):共王繄扈之長子(父60歲生之),母不詳,囏生於黃帝紀年歲次壬戌公元前九五九年,在陜西岐山縣;即位於黃帝紀年歲次丁亥公元前九三四年,是為懿王,國都槐里,今陜西興平,在位二十五年,至黃帝紀年歲次辛亥公元前九一0年,在位二十五年逝,得壽五十歲,依諡法,溫柔賢善曰懿。傳位胞叔孝王辟方。
  懿王囏興居無節,號令不時,諸侯攜貳,王室衰微。西戎侵鎬,翟人侵岐,乃徙都槐里。
  妣不詳,生子燮,繼位是為夷王。
  史記云:懿王崩,共王弟辟方立是為孝王。周朝宗法傳叔未傳子之特例。
  招琳註:訪間族譜,共王繄扈生懿王囏及孝王辟方,誤也。孝王辟方是懿王囏之胞叔,非兄弟,朝代序與系譜倫理尊卑要分明也。
  少典氏第四十六代出字輩、第三十五代夷王燮(西周九):懿王囏之子(父22歲生之),母不詳,燮生於黃帝紀年歲次癸未公元前九三九年,在陜西岐山縣;即位於黃帝紀年歲次丁卯公元前八九四年,是為夷王,國都鎬,今山西長安,至黃帝紀年歲次壬午公元前八七九年,在位十六年逝,享壽六十歲,依諡法,安心好靜曰夷。
  夷王燮之得立,諸侯之之力也。王德諸侯,始下堂見,降與抗禮,覲禮遂廢,而王室寖衰矣。
  妣不詳,生子胡繼位是為厲王。
  少典氏第四十七代崑字輩、黃帝第三十六代厲王胡(西周十):夷王燮之子(父36歲生之),母不詳,胡生於黃帝紀年歲次戊午公元前九0三年,在陜西岐山縣;即位於黃帝紀年歲次癸未公元前八七八年,是為厲王,國都鎬,今山西長安,至黃帝紀年歲次己未公元前八四二年,在位三十七年後,西周共和十四年,逝於黃帝紀年歲次癸酉一八七0年、民國前二七三九年公元前八二八年,享壽七十六歲,依諡法,殺戮無辜曰厲,是為厲王。葬霍邑,今山西霍縣。
  厲王在位時,因好利。暴虐侈傲,國人謗王則殺之。召公諫曰:防民之口,基於防水,水壅而潰傷人必多,故為水者決之使導,為民者宣之使言,王不聽,萬民弗忍共叛襲王,王出奔於彘,今山西霍縣。生長子靖,匿召公之家,國人圍之,召公曰:昔吾驟諫王王不從,國人今殺王子靖,王其以我為讎而懟怒乎,夫事君者險而不讎懟,怨而不怒,況事王乎,乃以其子代王太子,太子靖終能逃出危難。
  妣不詳生長子靖,次子鄭桓公友為鄭姓始祖。
  西周共和:自黃帝紀年歲次庚申公元前八四一年為共和元年,因厲王奔彘由周定公、召穆公二相共掌朝政,史稱西周共和,至黃帝紀年歲癸酉公元前八二八年,共有十四年。厲王崩,召、周二公共立太子靖,是為宣王。
  西周共和元年:西周共和元年(庚申,公元前八四一年)起中國歷史始有正確之紀年。此之前朝代紀年或帝王年歲各有所本,莫衷一是。
  少典氏第四十八代岡字輩、黃帝第三十七代宣王靖(西周十一):厲王胡之長子,姓,名靖,字靜,生在陜西岐山縣,生年不詳。即位於黃帝紀年歲次甲戌公元前八二七年,是為宣王,國都鎬,今山西長安,至黃帝紀年歲次己未公元前七八二年,在位四十六年。依諡法,聖善周聞曰宣。
  宣王靖,承厲王之烈,內有撥亂之志,遇災而懼,側身修行,勤於政事,任賢使能,外攘夷狄,北伐玁狁,南平荊蠻,西伐西戎,東平淮徐,恢復侵地。大會諸侯於東都洛邑,周道中興(史稱公元前八二七年為宣王中興。)然鮮克終始,不籍千畝。喪師南國,料民太原,枉殺杜伯,拒納諫言,善政中息。
  妣姜后,生五子,長子宮涅繼位是西周幽王(生於宣王33年、公元795年,搜神記),次子宮文公,名志宏,字文錄,西京築城,(宣王37年庚戌公元791年)功錫爵侯為姓得姓始祖;三子尚父封為楊侯(楊姓族譜則云第五子尚文名澗,出嗣楊紹甲為嗣子,宣王19公元809年再命爵封楊侯,待考。)四子陸侯,五子謝侯。
  閩南省建峰氏宗譜畫像載:「文王十二世孫周宣王像贊曰:赫匕宣王,螽斯蟄匕,中興以德,百世不易,聿懷多福,派衍萬億,封子詹侯,以爵為氏。」
  列女傳的賢明傳,周宣姜后:「周宣姜后者,齊侯之女也。賢而有德,事非禮不言,行非禮不動。宣王嘗早臥晏起,夫人不出房。姜后脫簪珥,待罪於永巷,使其傅母通言於王曰:「妾不才,妾之淫心見矣,至使君王失禮而晏朝,以見君王樂色而忘德也。夫苟樂色,必好奢窮欲,亂之所興也。原亂之興,從婢子起。敢請婢子之罪。」王曰:「寡人不德,實自生過,非夫人之罪也。」遂復姜后而勤於政事。早朝晏退,卒成中興之名。君子謂,姜后善於威儀而有德行。夫禮,夫人御於君,以燭進。至於君所,滅燭,適房中,脫朝服,衣褻服,然後進御於君。雞鳴,樂師擊鼓以告旦,夫人鳴佩而去。詩曰:「威儀抑抑,德音秩秩。」又曰:「隰桑有阿,其葉有幽,既見君子,德音孔膠。」夫婦人以色親,以德固。姜氏之德行可謂孔膠也。
  頌曰:嘉茲姜后,厥德孔賢,由禮動作,匡配周宣,引過推讓,宣王悟焉,夙夜崇道,為中興君。」西漢儒家學者劉向箸列女傳共分七卷,共記敘了105名婦女的故事。這七卷是:母儀傳(棄母姜源、周氏三母)、賢明傳(周宣姜后)、仁智傳、貞順傳、節義傳、辯通傳和孽嬖傳;是一部介紹中國古代婦女行為的歷史書籍。
  建峰氏族譜,文王十二代孫周宣王像讚:「赫赫宣王,螽斯蟄蟄,中興以德,百代不易,聿懷多福,派衍萬億,封子詹侯,以爵為氏。」
  少典氏第四十九代劍字輩、黃帝第三十八代幽王宮涅(西周十二):父靖,母姜后之長子,宮涅,生在陜西岐山縣,據搜神記生於生於宣王33年、公元795年,即位於黃帝紀年歲次庚申公元前七八一年,是為幽王,國都鎬,今山西長安;至黃帝紀年歲次庚午公元前七七一年,在位十一年,被殺於驪山之下,按諡法,動靜亂常曰幽。葬驪山,今陜西臨潼縣東北二十五里。
  幽王宮涅,不親九族,而好讒諂,不恤國事,刑罰不中,諸侯皆不欲朝,而西夷東夷,交侵中國。征伐不息,政繁賦重。任用非人,國人咸怨,馳騁弋獵,廢后及子,以適褒姒之意。怠政滅倫,自招寇賊。卒招申侯與犬戎之亂,王被殺於驪山之下(今陜西臨潼縣。)虜褒姒,盡取周寶賂而去,西周遂亡。諸侯擁立太子宜臼,是為東周平王。
  妣申氏,生長子宜臼,再妣褒姒,生次子伯服。
  少典氏第五十代號字輩、黃帝第三十九代平王宜臼(東周一):幽王宮涅,母申氏之長子,宜臼,在陜西岐山縣,生年不詳;即位於黃帝紀年歲次辛未公元前七七0年,是為東周平王,國都河南洛陽,至黃帝紀年歲次辛酉公元前七二0年,在位五十一年。逝葬河南太康縣。
  平王宜臼立,避戎寇,東遷洛邑,苟且偷安,忘不共戴天之仇,輕棄咎都,隨不即亡,而大事全非。自是王室衰微,賞罰不行,齊、楚、秦、晉始大,橫行專姿,以強併弱,春秋之局始此。而周天子名號雖存,實以杞、宋等矣。平王東遷以鄭武公、莊公相繼為卿士,左右朝政,桓王即位,鄭莊公憤而不朝,桓王親自伐鄭,王師戰敗以虢公為卿,桓王中箭受傷,次後諸侯背叛,九族不親,周政益衰,天子僅成名位。
  妣不詳,生子洩(一云洩父),狐。洩父未即位蚤卒,洩父子林即位是為桓王(東周二)。
………………………………………………………
卷下、氏得姓後系譜
卷上、氏得姓前系譜表
卷下、氏得姓後系譜表
卷下、氏得姓後系譜
河間堂姓統宗譜,宮文公前七九一年封爵侯是為姓紀年元年。
壹、少典氏第49代、黃帝38代、1代系譜表
四九代五十代五一五二代五三代五四代五五代五六代五七代五八代五九代少典
劍  ,號  巨  闕  珠  稱  夜  光  果  珍  李 輩序
三八代三九代四十代四一代四二代四三代四四代四五代四六代四七代四八代黃帝
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第六代第七代第八代第九代第十代十一代
姓襲宮文公侯爵玄孫禮公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第六代第七代
西周 東周                            
釋明:
一、周朝系譜
西周┌東周┌太子┌東周┌東周┌東周┌東周┌東周┌東周┌東周八
十二│一 │洩父┤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匡王班
幽王├平王│王子├桓王├莊王├僖王├惠王├襄王├頃王│東周┌東周
宮涅┤宜臼┤狐 │林 ┤陀 ┤胡齊┤閬 ┤鄭 ┴壬臣┤九 │十
│前七├精縱│妣│妣王├王子│妣媯│妣隗后  ├定王├簡王
后 │七0├王子│、│姚后│頹,│后 └王子帶  └瑜 ┴夷 →
妣褒│年至└烈 │、├王子│公元└王子虎
姒 ├伯服   └后 └克 │前六七五年亂;詹姓第四代詹父,侍奉子
  └前七二二年春秋始   └頹攻打惠王,不克,出奔溫邑。見左傳。
釋明:(略)
二、姓系譜
宮文┬詳┌浩┌韓┌詹禮┬國典┌宇┬紹┌嘉┬寶┌
本姓│朝│字尚國芳┤字嘉綬┤字宗
 幹│節 │字│世 │字子│美 容│字子安
名志譁┼泰│宜 │妣│堅 │頃王宗┤周地官
宏 │字美 │氏 氏 │妣│時│妣│司徒
字文│輝  乾│一云│氏 宙└氏 │瑕以│氏 └
錄 │夫人顯┼英┤氏└國茂      │守桃└譽─父→
夫人│氏│夫人│字世國結束,禮公世襲祖侯│林之
諄│氏│賢 └爵,為姓(註二)。└妣
西京訓└斌│夫人
築城公元前七九一
年,功賜爵詹侯,└父(註一)
建立國,是為詹姓總始祖。
(註一)周桓王執政期間位高權重的忠義大夫,公元前七0二年,虢公在周王室面前誣陷他的大夫父。父有理,於是帶領周桓王的軍隊攻打虢國;公元前六七五年,周惠王強奪取詹國土地,父公因保國衛姓家族產業而發動叛亂未成逃亡到蘇氏的溫邑,導致國建國四代116年(公元791年至前675年。)而結束。故禮公襲爵指為姓。
  父公,從左傳資料見證是東周二王林(公元719至前697在位23年)、東周三莊王陀(公元696至前682在位15年)、東周四僖王胡齊(公元681至前677在位5年)、東周五惠王閬公元676至前652在位25年)的東周四朝元老,四朝周王共在位68年。
(註二)禮公世襲祖侯爵(亦稱襲爵:繼承祖先官位或封號。也叫做「襲封」),指為姓:禮公世襲祖(祖指姓始祖宮文公)侯爵,指爵(爵指宮文公西京築城,功錫爵詹侯為姓;姓三十一代子(子興三弟)撰詹氏序略摘要:吾族始祖,自周宣王庚午(應是庚戌見註一)封次子至弘為詹侯,邑安西至今,詹城存焉」。「我始祖至弘公本姓姬,受父宣王封為詹侯,五世孫禮公遂以祖爵為姓,此吾詹氏受姓之略也。」又同譜漢尚書郎李密拜撰氏世系敘略摘要:「而宣王靖封次子弘為安西侯,食邑于詹。又五傳,乃指祖爵為氏,姬姓之別自此始也。宗支繁衍代有賢人出,迄今(公元2012)有2803年,普天下姓一家親!
釋明:
  姓始祖第一代(少典第四十九代(劍字輩)、黃帝第三十八代)宮文公,父周宣王靜,姓,母后之次子,名志宏(弘),字文錄,本姓姬,生逢西周末年,西京築城以固朝廷,宣王37年庚戌、公元791年功錫爵侯,封爵授姓,故譜稱文侯,以侯爵封地百里建立國,疆域南至于京,北達于燕食采河間,望出渤海:元配田氏誥封一品夫人,生四子,長子詳(仕),次子譁(仕),三子諄(仕),四子訓(仕)。公葬咸陽(在陜西省,秦代首都,今陜西省東北。)妣葬長安(唐朝首都,今陜西省西安市。)城外。蘆源詹氏宗譜:「詹侯,諱文,葬河間府城南六十里五十九,喪合葬,其墓有石虎六枚、石人八枚、石(門內卦)二枚、石住六枚、華表四枚、墓田二十里,守墓奴二十戶。」
  新安廬源氏合修宗譜,公元2002年版,清朝華盛等修,卷一詹氏世系卷之首詹姓原始,文祖,周時受封為詹侯,食采河間,夫人高平田氏生子華。
  閩南省建峰氏宗譜畫像載:「文王十二世孫周宣王像贊曰:赫匕宣王,螽斯蟄匕,中興以德,百世不易,聿懷多福,派衍萬億,封子詹侯,以爵為氏。」
  建峰氏族譜,受姓侯鼻祖志弘公像讚:「錫命於周,承家以傳,其盛赫赫,其澤綿綿,南至於京,北達于燕,宗之繁衍,史氏紀焉。」
安徽新安廬源氏合修宗譜,始封於文侯遺像贊曰:「懿惟吾祖,受命於周,城屹屹,得姓之由。」
宮文公受封於氏祖讚:「赫赫宗周,姬氏者流,宣王支子,食采封侯,于彼姓,得姓之由。」
(註一):公元二五五年蜀州太守詹公子孚拜手撰詹氏序略:「吾族始祖,自周宣王庚午封次子至弘為詹侯,……詹城存焉。」周宣王庚午封次子至弘為詹侯,應是周宣王在位三十七年歲次庚戌公元前七九一年,非庚午(宣王即位前四年?宣王未登基如何封爵?)周宣王在位元年歲次甲戌至四十六年歲次己未(公元前八二七年至前七八二年在位四十六年間),僅有在位七年庚辰、十七年庚寅、二十七年庚子、三十七年庚戌;搜神紀曰周宣王長子幽王宮涅生於宣王三十三年,次子宮文公封爵應是庚戌(宣王三十七年)始合乎史實邏輯,周宣王五年公元前八二三年封申伯於城、二十二年八0六年封友於國,三十七年七九一年封文錄於國,而後逢揚侯、謝侯、陸侯等。
  少典氏第五十代號字輩黃帝第三十九代、姓第二代譁公(國二):父宮文公,母田氏之次子,字美輝,襲封詹侯,周官上大夫。元配尹氏誥封一品夫人,生六子,長子浩、次子采、三子資、四子泰(仕)、五子顯、六子斌(仕)。
  少典氏第五十一代巨字輩黃帝第四十代、姓第三代顯公(國三):父譁公,母尹氏之五子,元配趙氏誥封一品夫人,生五子,長子韓,次子朝(仕),三子幹(仕),四子乾,五子英,六子父。
  湖北黃岡氏宗譜載:顯公生二子,英、父。左傳亦云,詹父之後有詹嘉。河間統宗代系圖兼考載,顯公,元配趙氏,元配誥封一品夫人,生子二,英、服(父)公為桓王大夫。
  少典氏第五十二代闕字輩黃帝第四十一代、姓第四代英公(國四):父顯公,母趙氏之五子,字世賢,桓王(公元719年至前698年在在位22年)時,諸侯不臣,公率臣下景從。元配夫人申氏,元配誥封一品夫人,生一子禮。
  姓自文錄公,本姓姬,西京築城,公元791年功賜詹侯,封爵授姓,故譜稱詹文侯,建立疆域南至于京,北達于燕,英公在公元675年因胞弟父公保衛祖產而叛變結束襲爵國,建國四代116年(公元791年至前675年。)英公之子禮公襲(指)爵詹姓,以遺後裔,迄今宗支繁衍普天下姓一家親!
  東周桓王與英公同輩:東周一平王東遷,以鄭武公、莊公相繼為卿士,左右朝政,桓王即位,鄭莊公憤而不朝,桓王親自伐鄭,王師戰敗以虢公為卿,桓王中箭受傷,之後諸侯背叛,九族不親,周政益衰,天子僅成名位。姓宗譜載:黃帝第41代、姓第4英,桓王(黃帝第41代)時,諸侯不臣,英公率臣下景從。正史與宗譜所載相符合。
  姓宗譜載:黃帝第41英公,周桓王(黃帝第41代)時諸侯不臣,英公率下景從。正史與姓宗譜所,功錫侯載相符合。
  少典氏第五十二代闕字輩黃帝第四十一代、姓第四代父:父顯公,母趙氏之六子,為周桓王(公元前七一九年至前六九八年在位二十二年)執政期間位高權重的忠義大夫,公元前七0二年,虢公在周王室面前誣陷他的大夫父(註一)。詹父有理,於是帶領周王的軍隊攻打虢國。夏天,虢公亡命到虞國公元前六七五年,周惠王強奪取國土地,父公因保衛詹國祖產而發動叛亂未成逃亡到蘇氏的溫邑(河南溫縣。),導致國建國四代116年(公元791年至前675年。)而結束,故禮公襲爵指為姓。
  父公,從左傳資料見證是東周二王林(公元719至前697在位23年)、東周三莊王陀(公元696至前682在位15年)、東周四僖王胡齊(公元681至前677在位5年)、東周五惠王閬公元676至前652在位25年)的東周四朝元老,四朝周王共在位68年。
據黃岡譜:顯生服。固始譜:顯生父。
  (註一):東周桓王林十八年、公元前七0二年,魯桓公十年,左傳:「十年春,曹桓公卒。虢仲譖其大夫詹父於王。父有辭(理),以王師伐虢。夏,虢公出奔虞。」
  (註二):東周惠王閬二年、公元前六七五年、魯莊公十九年,左傳:「初,王姚嬖于莊王,生子頹。子頹有寵,蒍國為之師。及惠王即位,取蒍國之圃以為囿。邊伯之宮近於王宮,王取之。王(周惠王閬)奪子禽、祝跪與詹父田,而收膳夫之秩,故蒍國、邊伯、石速、父、子禽、祝跪作亂,因蘇氏。秋,五大夫奉子頹以伐王,不克,出奔溫(河南溫縣。)蘇子奉子頹以奔衛。衛師、燕師伐周。冬,立子頹。」
  起初,王姚受到周莊王的寵愛,生下子頹。子頹也受到寵愛,讓蒍國作他老師。等到周惠王即位之後,佔取了蒍國的菜園作為飼養禽獸的地方。周大夫邊伯的房子靠近王宮,惠王據為己有。惠王又奪取子禽、祝跪和詹父的田地、收回膳夫石速的棒祿,所以蒍國、邊伯、石速、父、子禽、祝跪等發動叛亂,也利用周大夫蘇氏對周王室的不滿。秋天,六位大夫侍奉子頹攻打惠王,沒有取勝,逃亡到蘇氏的溫邑。蘇子侍奉子頹逃亡到衛國。衛、燕兩國軍隊攻打周惠王。冬天,立子頹為周天子。
  父公,從左傳資料見證是東周二王林(公元719至前697在位23年)、東周三莊王陀(公元696至前682在位15年)、東周四僖王胡齊(公元681至前677在位5年)、東周五惠王閬(公元676至前652在位25年)的東周四朝元老,四朝周王共在位68年。
  少典氏第五十三代珠字輩黃帝第四十二代、姓第五代禮公:父英公,母申氏之子,字尚節(一云字世周,一云尚節,公元前六七五年,周惠王強奪取詹國土地,叔父因保衛詹國祖產而發動叛亂未成逃亡到蘇氏的溫邑,導致國建國四代116年(公元791年至前675年。)而國結束,禮公世襲祖侯爵,指為姓(註一);妣尹氏(一云高平氏),生三子,長子國典(仕),次子國芳(仕),三子國茂。
(註一)禮公世襲祖侯爵(亦稱襲爵:繼承祖先官位或封號。也叫做「襲封」),指為姓:禮公世襲祖(祖指姓始祖宮文公)侯爵,指爵(爵指宮文公西京築城,功錫爵詹侯為姓;姓三十一代子(子興三弟)撰詹氏序略摘要:吾族始祖,自周宣王庚午(應是庚戌見註一)封次子至弘為詹侯,邑安西至今,詹城存焉」。「我始祖至弘公本姓姬,受父宣王封為詹侯,五世孫禮公遂以祖爵為姓,此吾詹氏受姓之略也。」又同譜漢尚書郎李密拜撰氏世系敘略摘要:「而宣王靖封次子弘為安西侯,食邑于詹。又五傳,乃指祖爵為氏,姬姓之別自此始也。」宗支繁衍代有賢人出,迄今(公元2012)有2803年,普天下姓一家親!
  禮公襲封指祖讚:「金枝玉葉,服遠厚別,指爵為姓,以遺後裔,蟄墊螽斯,綿綿瓜瓞。」
  安徽新安廬源氏合修宗譜:指為姓禮公遺像贊曰:詹城嗣守,土姓攸同,君之命,播祖之功,昭茲來許,緬想高風。謹題。
  少典氏第五十四代稱字輩黃帝第四十三代、姓第六代國芳公:父禮公,母尹氏(一云高平白氏),之次子,字伯宜,周官中大夫,妣顏氏,生二子,長子宇,次子宙。
  少典氏第五十五代夜字輩黃帝第四十四代、姓第七代宇公:父國芳公,母顏氏之長子,字嘉代,元配楊氏,生二子,長子紹、次子綬。
  少典氏第五十六代光字輩黃帝第四十五代、姓第八代綬公:父宇公,母楊氏之次子,字子堅,妣氏,生子嘉。湖北譜綏公,字子堅,襄王聞其賢,就詢時務,王嘉之,夫人田氏,生子嘉邑(指采邑)。
  少典氏第五十七代果字輩黃帝第四十六代、姓第九代嘉公:父綬公,母田氏之子,字宗美,頃王時為晉靈公(公元620年至605年間)大夫,公元614年處瑕(後改嘉縣)以守桃林之寨,鞏固周朝。妣田氏,生五子,長子寶,次子完,三子容(仕),四子宗(仕)、五子譽(引公元1809懷彥詹姓宗譜,嘉公生譽,譽生父,父生尹。)
  湖北譜嘉公為嘉宅,字宗美,又曰石宗,匡王(公元前六一二年至前六0七年在位六年)時為晉靈公大夫,處瑕以守桃林之寨。
  東周頃王五年、歲次丁未公元614年、魯文公十三年,左傳:「十三年春,晉侯使詹嘉處瑕,以守桃林之塞。」嘉住在瑕邑,防守桃林這個險要據點,為設險守國之道,使秦師不得在由河曲以侵晉地。瑕為嘉之采邑,後改嘉縣,瑕在今河南陝縣西南,一云山西省芮城南,與桃林隔河相對,故處瑕就能守桃林;桃林塞在今河南閻鄉以西,接陝西潼關界,公元1954年閻鄉併入靈寶縣。靈寶縣秦置函谷關,漢屬弘農郡,隋為桃林縣,唐天寶年間於縣城南古函谷關附近,發現靈符易名靈寶至今。地理通釋,桃林塞,自潼關至函谷關歷陜華二州之地,俱謂之桃林塞,今陜西華陰縣以東,河南靈寶縣以西皆是也。
  本譜引用湖北蘄春詹氏五修詹譜,嘉公生譽,譽生父,父生師古。
  少典氏第五十八代珍字輩黃帝第四十七代、姓第十代宗公:父嘉公,母待查之四子,周官知軍大人,配阮氏,生二子,長子穎(仕),次子顒(仕)。
  浦城譜云,宗生穎、遇。遇原名謹,國朝皇上御諱,上一字改遇。
  少典氏第五十八代珍字輩黃帝第四十七代、姓第十代:父嘉公之次子,生子父。
………………………………………………………
譜詳見:中華詹姓統宗譜.中華詹姓通譜(2014年普及本)


…………………………………………………………
…………………………………………………………
相關閱讀
譜碟類
公益新聞通訊社)卷下、氏得姓後系譜表
………………………………………
………………………………………
姓氏源流專題報導
………………………………………
本文轉載自公益新聞通訊社網:/741/
…………………………………………………………/民國/1030308/公元2014/更新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